由于嬰幼兒的皮膚在構造和功能上還未發育完全,所以比大人的皮膚來得脆弱和敏感,感染的機會也相對增多。以下列舉一些O~三歲嬰幼兒最常患的皮膚疾病、治療方式和照顧之道,以減少疾病的發生率。
尿布疹-勤換尿布減少感染
要如何預防尿布疹?最重要的是勤換尿布,換尿布時最好用清水擦拭,干后擦上保護性油膏(如凡士林、氧化鋅),再包上新尿布。當然,如果能暫時讓寶寶光個屁股數分鐘,讓皮膚透透氣,那就更理想了。
痱子-好發高溫多濕的季節
學名為‘汗疹’,原因是大量且持久的出汗,造成汗管阻塞而引起此種皮膚疾患。只要保持涼快,穿吸汗衣服,或幫寶寶泡個溫水澡,再擦上痱子粉保持干爽即可。寶寶其實是比大人更怕悶熱的,要預防痱子,重點就是衣著寬大、少穿,且環境要通風、涼快或有冷氣設備。
異位性皮膚炎-為一種遺傳體質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過敏性疾病,它是一種遺傳體質。治療方面要注意一些誘發因素要避免,例如不穿毛料或尼龍類衣物、少用肥皂、不要過度流汗、降低食入或吸入過敏性抗原;此外,寶寶指甲也要剪短以防止抓破皮、保持心情愉快等等,皆對病情有所助益。
膿痂疹-為表淺性細菌傳染皮膚病
膿痂疹是一種表淺性細菌傳染的皮膚病,好發于溫熱、潮濕的季節。由于病灶內液體含有病菌,液體碰到那里就傳染到那里。在預防及治療方面,保持皮膚干爽清潔是很重要的。一旦家中有幼兒患此疾病,應盡早就醫診治并與其他小孩隔離。
水痘-注射疫苗增加免疫力
水痘由濾過性病毒所引起,90%發生于十歲以下幼兒,由于水痘的傳染力強,寶寶發病時最好能請假休息。得過一次水痘后,大部份病患都可終身免疫,近年來,臺灣地區已有水痘疫苗,根據研究,注射疫苗后,至少有十年以上的免疫期,家長可多加利用。
手、足、口病-為高傳染性病毒
手足口病是一種高傳染性的病毒感染,大多由克沙奇病毒傳染而來(腸病毒的一種亞型),大部份病例發生于六~十月間,好發于十歲以下的嬰幼兒。其癥狀是在手掌、腳底、膝蓋、或臀部出現小紅點、小水皰。由于口腔內亦會有水皰產生,所以小患童常會因疼痛而不想進食,此時可盡量給些流質食物,偶爾亦會有輕度發燒。
大部份的手、足、口病屬于自限性疾病,一周內即會治愈。然而其他亞型的腸病毒亦會引起手、足、口病,包括令人聞之色變的腸病毒71型。當寶寶患了此病且沒有任何不適時,家長亦不必過于驚慌,可先觀察幾天;當寶寶出現嗜睡、嘔吐或過度的驚嚇反射時,仍應迅速就醫診治。
為減少皮膚疾病的傳染,以下幾點建議可供家長參考:
一、平時幫小孩換衣或洗澡時,可稍做檢查,看看皮膚有無異狀。大部份嬰幼兒都會產生某種皮膚疹子,如果沒有任何不適時可先觀察幾天,多能不藥而愈;如疹子持續不退或更嚴重時,仍應找皮膚專科醫師診治并與醫師配合,而不要自行買成藥胡亂涂抹。
二、嬰幼兒皮膚在構造及功能上都未發育完全,所以比成人的皮膚脆弱及敏感。在這高溫多濕的夏日,寶寶應盡量處于涼快的環境,并維持皮膚的清潔,以減少傳染性皮膚疾患的發生。
豐胸 保濕 美白 防曬 抗皺 控油 除痘 祛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