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兒童齲齒(蛀牙)問題相當嚴重,齲齒比例已經高達90%,平均每個孩子都有近5顆壞牙。很多父母都認為,寶寶在換牙之前出現蛀牙沒啥大不了的,換牙的時候掉了再長出新的就好了,因而對寶寶的口腔保健幾乎是完全輕視,造成了孩子齲齒非常普遍。中國兒童保健協會的兒童健康專家吳家懿教授說,寶寶的蛀牙直接影響生長發育,而且還會對成人后的恒牙產生巨大危害。因此,家長在給寶寶充分關愛和營養的同時,千萬別忘了保護好寶寶的牙齒,幫他們把好健康第一關。
食物殘渣引起蛀牙
只要寶寶的口腔衛生沒搞好,就容易產生蛀牙。吳教授說,寶寶從6個月左右開始長牙,基本上每4個月長出4顆牙來,一般在2歲半左右,乳牙會全部長完。所以,寶寶在3歲前就能吃像牛奶、果汁、秋梨膏、零食、泡過的碎面包等軟軟的東西,有的寶寶已經開始和大人一樣吃正餐了。
這就麻煩了,食物殘渣、甜食的糖分留在口腔里,貼在牙齒上,是長蛀牙的最直接原因。最有效的預防辦法是每頓飯吃完后都喝一杯清水,然后再用清水、淡鹽水漱口或刷牙,如果寶寶可以做到,那么吃零食和甜果汁的頻率再高也沒有關系。可事實上,沒有哪個寶寶是愿意刷牙的,而父母又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結果只能是哎喲哎喲地嚷牙疼了。如果換牙前產生蛀牙脫落,恒牙長的早,會發育不健全,還能影響發音和語言能力。
另外,除了不重視口腔衛生長蛀牙,寶寶的很多不良“惡習”也被媽媽們忽略了,從而造成牙齒不健康。像吃手指頭、咬嘴唇、偏側嚼東西、亂咬東西、用牙簽剔牙、托著腮幫子睡覺等毛病都會讓寶寶長大后牙齒或面部出現牙石、牙垢或錯頜畸形。
父母要以身作則
有句話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這話用在寶寶的牙齒健康上一點都沒錯。寶寶是絕對不會主動刷牙的,吳教授說,如何讓他們“愛”上刷牙,全靠父母是否以身作則。其實,寶寶在出生到3歲之間是培養各種習慣的年齡,3歲以后再想培養就相當困難了。
做媽媽的要多費些心思,在懷孕期間就要注意增加鈣,這對嬰兒的牙齒提供了很好的發展基礎。但事實上,由于母親缺鈣引起寶寶牙齒不健康的遺傳因素并不明顯,關鍵還是后天的保護。
6個月剛開始長牙的寶寶就可以開始刷牙了,現在醫院里有專門為寶寶們設計的小牙刷,只需要媽媽套在手指頭上,用柔軟的小牙套,或紗布在寶寶每餐后沾清水或淡鹽水,甚至抹一丁點牙膏都可以,輕輕擦洗他的小牙面,這樣不但清潔口腔,還有助于牙齒的生長。
兩三歲大的孩子懂得自己刷牙的時候,父母首先一定要做到早晚刷牙,每次刷牙的時候帶著孩子一起刷,重視他的刷牙質量,慢慢培養習慣,讓孩子對父母有信任感。而且,小孩子的牙刷千萬要柔軟,握柄要便于抓握,刷頭大小還要適合孩子的嘴,小的活動靈活,刷的部位也更徹底。同時,不要讓寶寶用成人牙膏,容易傷害口腔黏膜。
定期檢查健康狀況
吳教授說,孩子只要一開始長牙就應該定期到醫院進行檢查,寶寶們最好半年去檢查一次。在寶寶換牙之前,一旦發現長了蛀牙,就要及時到醫院檢查治療,否則會影響恒牙的健康。
很多父母認為只有成人才能洗牙,其實不然,孩子也可以洗。在定期檢查過程中,醫生會告訴你是否該洗牙了,如果牙齒保護得好自然不用洗,如果出現少量牙石,醫生會用兒童專用的小工具,像是藥片、液體來給寶寶洗牙的。
有時候,孩子的牙齒可能還沒到需要洗牙的程度,但醫生會建議使用牙線清潔牙縫。尤其是年幼的寶寶發育不完善、缺鈣,牙齒表面凹凸不平,牙齒排列不整齊,都會讓牙縫里有食物殘渣存積,再加上刷牙不到位,就會出現蛀牙。這時候,把牙線輕輕壓到牙縫里,讓牙線緊貼著牙面上下前后移動,來清除殘渣。一周用1—2次就能達到效果。
保護牙齒從小做起
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兒童口腔健康狀況差距相當大。雖說全世界的孩子都不喜歡刷牙,但是發達國家的父母都普遍重視孩子的牙齒健康,他們能認識到乳牙對恒牙的重要性,因此注重對孩子刷牙習慣的培養。同時,歐美的很多國家從孩子沒出生時就開始注意口腔健康,寶寶出生后6個月起媽媽就開始注意他的牙齒變化,每3—6個月看一次牙醫。因此,國外兒童的齲齒發病率明顯偏低。
與之相比,我國兒童在這些方面做得都不到位,而且家長也不重視,通常只是遇到問題了才想起來去醫院,但已經晚了。因此,以期通過提高孩子的牙齒健康水平,來改善成人的牙齒健康狀況,的確任重而道遠。
食物殘渣引起蛀牙
只要寶寶的口腔衛生沒搞好,就容易產生蛀牙。吳教授說,寶寶從6個月左右開始長牙,基本上每4個月長出4顆牙來,一般在2歲半左右,乳牙會全部長完。所以,寶寶在3歲前就能吃像牛奶、果汁、秋梨膏、零食、泡過的碎面包等軟軟的東西,有的寶寶已經開始和大人一樣吃正餐了。
這就麻煩了,食物殘渣、甜食的糖分留在口腔里,貼在牙齒上,是長蛀牙的最直接原因。最有效的預防辦法是每頓飯吃完后都喝一杯清水,然后再用清水、淡鹽水漱口或刷牙,如果寶寶可以做到,那么吃零食和甜果汁的頻率再高也沒有關系。可事實上,沒有哪個寶寶是愿意刷牙的,而父母又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結果只能是哎喲哎喲地嚷牙疼了。如果換牙前產生蛀牙脫落,恒牙長的早,會發育不健全,還能影響發音和語言能力。
另外,除了不重視口腔衛生長蛀牙,寶寶的很多不良“惡習”也被媽媽們忽略了,從而造成牙齒不健康。像吃手指頭、咬嘴唇、偏側嚼東西、亂咬東西、用牙簽剔牙、托著腮幫子睡覺等毛病都會讓寶寶長大后牙齒或面部出現牙石、牙垢或錯頜畸形。
父母要以身作則
有句話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這話用在寶寶的牙齒健康上一點都沒錯。寶寶是絕對不會主動刷牙的,吳教授說,如何讓他們“愛”上刷牙,全靠父母是否以身作則。其實,寶寶在出生到3歲之間是培養各種習慣的年齡,3歲以后再想培養就相當困難了。
做媽媽的要多費些心思,在懷孕期間就要注意增加鈣,這對嬰兒的牙齒提供了很好的發展基礎。但事實上,由于母親缺鈣引起寶寶牙齒不健康的遺傳因素并不明顯,關鍵還是后天的保護。
6個月剛開始長牙的寶寶就可以開始刷牙了,現在醫院里有專門為寶寶們設計的小牙刷,只需要媽媽套在手指頭上,用柔軟的小牙套,或紗布在寶寶每餐后沾清水或淡鹽水,甚至抹一丁點牙膏都可以,輕輕擦洗他的小牙面,這樣不但清潔口腔,還有助于牙齒的生長。
兩三歲大的孩子懂得自己刷牙的時候,父母首先一定要做到早晚刷牙,每次刷牙的時候帶著孩子一起刷,重視他的刷牙質量,慢慢培養習慣,讓孩子對父母有信任感。而且,小孩子的牙刷千萬要柔軟,握柄要便于抓握,刷頭大小還要適合孩子的嘴,小的活動靈活,刷的部位也更徹底。同時,不要讓寶寶用成人牙膏,容易傷害口腔黏膜。
定期檢查健康狀況
吳教授說,孩子只要一開始長牙就應該定期到醫院進行檢查,寶寶們最好半年去檢查一次。在寶寶換牙之前,一旦發現長了蛀牙,就要及時到醫院檢查治療,否則會影響恒牙的健康。
很多父母認為只有成人才能洗牙,其實不然,孩子也可以洗。在定期檢查過程中,醫生會告訴你是否該洗牙了,如果牙齒保護得好自然不用洗,如果出現少量牙石,醫生會用兒童專用的小工具,像是藥片、液體來給寶寶洗牙的。
有時候,孩子的牙齒可能還沒到需要洗牙的程度,但醫生會建議使用牙線清潔牙縫。尤其是年幼的寶寶發育不完善、缺鈣,牙齒表面凹凸不平,牙齒排列不整齊,都會讓牙縫里有食物殘渣存積,再加上刷牙不到位,就會出現蛀牙。這時候,把牙線輕輕壓到牙縫里,讓牙線緊貼著牙面上下前后移動,來清除殘渣。一周用1—2次就能達到效果。
保護牙齒從小做起
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兒童口腔健康狀況差距相當大。雖說全世界的孩子都不喜歡刷牙,但是發達國家的父母都普遍重視孩子的牙齒健康,他們能認識到乳牙對恒牙的重要性,因此注重對孩子刷牙習慣的培養。同時,歐美的很多國家從孩子沒出生時就開始注意口腔健康,寶寶出生后6個月起媽媽就開始注意他的牙齒變化,每3—6個月看一次牙醫。因此,國外兒童的齲齒發病率明顯偏低。
與之相比,我國兒童在這些方面做得都不到位,而且家長也不重視,通常只是遇到問題了才想起來去醫院,但已經晚了。因此,以期通過提高孩子的牙齒健康水平,來改善成人的牙齒健康狀況,的確任重而道遠。
豐胸 保濕 美白 防曬 抗皺 控油 除痘 祛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