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截骨術矯正頜面畸形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據現代醫學文獻記載1849年Hullihen對一年輕婦女的牙槽骨骨塊作楔狀切除來矯正下頜前突伴開頜畸形,這算是最早的頜骨整形術。1887年Blain醫生也成功地做過類似手術。
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50年代中葉,頜骨整形術一直在進行改進提高,直至1945年有醫生Thome實現了完全從口腔入路完成下頜骨截骨。
中國的頜面外科興起可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初,起步較晚但發展迅猛。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頜面外科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近年來部分項目技術已超過國際先進水平,引起國際同行的重視。但頜面外科作為一種純美容手術,一直未能引起國內外醫生的足夠重視。隨著人們審美意識的不段提高,人們不再滿足只有漂亮的眼睛、鼻子、身材,而對其面部輪廓、五官比例有了更高層次的追求。在臉形當中鵝蛋形臉、瓜子臉適合中華民族的審美習慣,更能體現女性的溫柔與恬靜。近年來要求做成瓜子臉、小臉形的女性越來越多,其中不乏愛美的男士。
我國真正開展大臉、方臉、菱形臉、顴骨過高等骨框架比例失調,并無生理功能障礙的純美容整形手術起步相對更晚。近10年來,局限在屈指可數的幾家有該項進口設備的大型醫院內進行,而且水平參差不齊,中小型醫院及邊遠地區尚屬空白。骨框架的改變需要精密的微型動力系統,包括骨鋸、骨鉆等一系列配套設備來合作完成,而進口設備的昂貴無疑阻礙了這一學科的發展和普及。同時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擁有一套完整進口器材,同樣不等于就能把這些手術隨心所欲完全合乎審美標準地順利完成。如果經驗不足,意外損傷血管、神經,而導致中途放棄終止手術的情況時有發生。口內入路利用擺動鋸做直線截骨,去除下頜角三角形骨塊,很容易造成成角畸形;而采用口外進路截除下頜角骨塊,雖截骨相對容易,但手術切口留下的疤痕令眾多求美者望而卻步,對于一些疤痕體質者此乃禁忌。
針對目前國內面部塑形手術存在的問題,我院專家組成員鐘華教授集多年經驗對進口手術器材進行了大膽改造革新,與國外同行廣泛交流與合作,設計出安全系數高、損傷小、操作簡單的手術器材“頜面肥大塑形器”。2003年5月1日國家知識產權局批準授權為實用新型專利。
手術意外的發生,有醫生水平的原因,更有為經濟利益驅使的勇夫,不但給求美者造成或大或小的遺憾,也給此類手術的推廣和應用添加了阻力。面部骨框架的整形美容手術,需要正頜、頜面、正畸等多學科的密切配合,開展此項手術的醫師必須熟練掌握各項各科基礎理論知識,外科基本功扎實,并不斷學習醫學美學、心理學、外科新技術等,以提高手術技巧。對于初學者必須在有經驗的醫師指導下開展手術,使求美者真正得到美帶來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