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婚姻矛盾中,當事人有一種嚴重的傾向,往往忽視自身行為的刺激源的意義,而一味地強調是對方對自己激惹的結果,仿佛只是一個機械反應的機器人,是對方的不合理行為導致了事情的不可避免的惡化。這種時候,自己就無意間把自己放到了受害者的地位上去了,無意中把自己當成了情緒機器,而這臺機器的主控開關卻很不幸地掌握在他人手中。有時候這他人可以是丈夫,有時候這他人甚至可以是丈夫之外的“第三者”,或者更是某種一時難以辯明的情境。在自己行為意義不加重視的情況下,就常常有一種身不由己的卷入,而且,在感到傷害、威脅、失敗之后,又簡單地把自己當成了絕對無辜,還要努力地討伐對方,尋找公平,情緒極端惡化,行為激化。”——以上引自懇談李老師寫給玫瑰灰的回貼。
李老師這段話同時適用于婚姻危機的雙方當事人,然而現實中,女人出現類似情況的比率可能遠大于男人,到底是為什么?而當男人有可能把愛帶走之時,女人更容易扮演“受害人”的被動角色,感慨著“遇人不淑,誤我終生”,又是為什么?
傳統教育之下,女孩子們視愛情(婚姻)為生命中第一要事,而男孩則認為在工作中、競賽中取勝更為重要(所以才有“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之說)。女人習慣于從愛情中尋找興奮與滿足,而一旦決心從愛情中跳出來,要找到愛情的替代物并不容易。“男人不壞,女人不愛”的原因在于,壞男人強有力的神秘、變化、誘惑、外表迷人、體貼,無一不對女人有著致命的吸引力,當一個女人的興奮源與滿足源越少,就越有可能與上述的一項或幾項緊密相連。
人們都需在愛情中尋找避風港和撫愛,借此擺脫孤獨,這是共同的夢幻,本無可厚非。然而不少女人對這種關系的追求超越了必要的限度,她們熱衷于甜蜜而痛苦地進行情感冒險,并以此證明個人價值的存在。典型的表現是:女人常常把同男人約會看作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然后,又把這些事情中男人的參與看成是進行此項活動的最重要的意義(比如,一起去聽音樂會、一起去看電影、一起去旅游等等),一旦身邊沒有男人,一切都黯然失色;一旦話題離開男人,就覺得煩躁不安。
當愛情得不到回報時,我們可能經歷比死亡更為慘烈的痛楚,因為它是對自尊心的傷害和對自信心的打擊。當我們所愛的人讓我們失望,我們在一定程度上會失去自信心,但并不當然地會永遠一蹶不振。然而很多女人卻因為被男人拋棄而感到自我價值的徹底喪失,覺得自己被命運所左右,是生活的受害者。男人闖入了她們的生活,讓她們體驗到一種從未有過的感覺,而當男人離開時,則帶走了她們所有的良好感覺以及能夠感覺良好的能力。
不可否認,男人通常被傳統文化賦予權力,即他們能夠證明女人作為一個情人、一個女人、甚至是一個人的價值,而女人則慢慢學會屈服于男人來決定自身的價值,她們的情緒完全由身邊的男人決定。在男女相互作用中,她們喪失了對自己內在力量的感覺,尤其當她們無力留住男人的愛的時候,她們會把暫時的喪失力量感和長久的對生活的無力感混在一起,而且,不管她們嘴上或是行動上表現出多么強硬,卻不可避免地在內心深處傾向于認為這是自己的錯,并以這種自責加劇痛苦。
一個男人是有可能離女人而去,但并不能真正把她帶走。只有她自己才是價值的實現者和實體的所有者,沒有人能夠真正把她自己偷走。所以,在任何情況下,女人都不應該把自我感覺的能力全部交給男人。如果自己對自己都不負責任,你還能指望別人為你負責任嗎?
(摘自流瑩《玫瑰灰案讀后感》)中國心理咨詢網
李老師這段話同時適用于婚姻危機的雙方當事人,然而現實中,女人出現類似情況的比率可能遠大于男人,到底是為什么?而當男人有可能把愛帶走之時,女人更容易扮演“受害人”的被動角色,感慨著“遇人不淑,誤我終生”,又是為什么?
傳統教育之下,女孩子們視愛情(婚姻)為生命中第一要事,而男孩則認為在工作中、競賽中取勝更為重要(所以才有“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之說)。女人習慣于從愛情中尋找興奮與滿足,而一旦決心從愛情中跳出來,要找到愛情的替代物并不容易。“男人不壞,女人不愛”的原因在于,壞男人強有力的神秘、變化、誘惑、外表迷人、體貼,無一不對女人有著致命的吸引力,當一個女人的興奮源與滿足源越少,就越有可能與上述的一項或幾項緊密相連。
人們都需在愛情中尋找避風港和撫愛,借此擺脫孤獨,這是共同的夢幻,本無可厚非。然而不少女人對這種關系的追求超越了必要的限度,她們熱衷于甜蜜而痛苦地進行情感冒險,并以此證明個人價值的存在。典型的表現是:女人常常把同男人約會看作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然后,又把這些事情中男人的參與看成是進行此項活動的最重要的意義(比如,一起去聽音樂會、一起去看電影、一起去旅游等等),一旦身邊沒有男人,一切都黯然失色;一旦話題離開男人,就覺得煩躁不安。
當愛情得不到回報時,我們可能經歷比死亡更為慘烈的痛楚,因為它是對自尊心的傷害和對自信心的打擊。當我們所愛的人讓我們失望,我們在一定程度上會失去自信心,但并不當然地會永遠一蹶不振。然而很多女人卻因為被男人拋棄而感到自我價值的徹底喪失,覺得自己被命運所左右,是生活的受害者。男人闖入了她們的生活,讓她們體驗到一種從未有過的感覺,而當男人離開時,則帶走了她們所有的良好感覺以及能夠感覺良好的能力。
不可否認,男人通常被傳統文化賦予權力,即他們能夠證明女人作為一個情人、一個女人、甚至是一個人的價值,而女人則慢慢學會屈服于男人來決定自身的價值,她們的情緒完全由身邊的男人決定。在男女相互作用中,她們喪失了對自己內在力量的感覺,尤其當她們無力留住男人的愛的時候,她們會把暫時的喪失力量感和長久的對生活的無力感混在一起,而且,不管她們嘴上或是行動上表現出多么強硬,卻不可避免地在內心深處傾向于認為這是自己的錯,并以這種自責加劇痛苦。
一個男人是有可能離女人而去,但并不能真正把她帶走。只有她自己才是價值的實現者和實體的所有者,沒有人能夠真正把她自己偷走。所以,在任何情況下,女人都不應該把自我感覺的能力全部交給男人。如果自己對自己都不負責任,你還能指望別人為你負責任嗎?
(摘自流瑩《玫瑰灰案讀后感》)中國心理咨詢網
豐胸 保濕 美白 防曬 抗皺 控油 除痘 祛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