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婚姻世界,波譎云詭,其妙莫測。致使許多小青年,特別是一些女孩子,在擇偶時擔驚受怕,小心翼翼。所擔心所受怕的,無非是:他(或她)可靠嗎?如果中途甩了我怎么辦?
我單位有個女孩,大學畢業,人也長得漂亮,自然追她的人不少,其中有一個家庭條件十分優越的英俊男兒,對她更是窮追不舍。但她卻選一個容貌平平、家庭條件一般、且比她大若干歲的男子結婚。致使大家嘆息不解。她私下對一親密女友談她的隱衷:我知道他對我好(指追她的那位男孩),人也不錯,但我能保證他將來不變嗎?我和他一般大,而女孩結婚之后老得快,他條件這么好,將來如果把我甩了怎么辦?現在這位,盡管各方面很一般,又比我大那么多,看起來似乎我吃了虧,但我可以放心和他過日子,我能保證他永遠不會甩我的。
痛哉斯言!誠哉斯言!
有位女孩深陷在擇偶的苦惱中,她對我說:我原以為安全和可靠是一回事,現在我才知道,兩者根本就不是一碼事。女孩總有那么點依賴心理,總想找一個堅實的肩膀靠上去。可是,能成為我依靠的,自然能力強,前途遠,潛力大,但我覺得不安全;我感到安全的,能力又一般,且前途莫測,如果將來有一天下崗了,我又靠誰呢?
一個古老的命題:魚和熊掌的選擇。古人說:“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然而,究竟誰是魚誰是熊掌呢?
于是我想:什么樣的婚姻最牢固?最令人放心呢?
縱觀婚姻模式,大約無非三種類型:一見鐘情型、患難之交型、媒妁之言型。下面我試圖一一分析。
一見鐘情,多么浪漫,多么令人心動!紅塵中的一對男女,驀然相互走來,一見之下,迸出激烈的火花,目光直了,眼球呆了,知覺鈍了,意念飛了,一切被對方牽走,又極力牽住對方。此后如醉如癡,朝思暮想,真可謂“驚鴻只一瞥,愛到死方休”。可是,一見鐘情只適于戀愛,不適于婚姻。因為婚姻和戀愛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質:戀愛是短暫的,婚姻是漫長的;戀愛需要浪漫,婚姻需要平實;戀愛需要激情,婚姻需要穩固;戀愛是天馬行空,婚姻是腳踏實地;戀愛是花前月下,婚姻是柴米油鹽;愛情是見異思遷的,婚姻是始終如一……
每每見到男女們一見鐘情,如膠似漆,我總有點擔心:按照常理,一天之內溫度能從零度升到沸點,那么,會在另外的某一天,溫度也能從沸點降至零度。南海海神廟有副對聯,用來形容一見鐘情似乎不錯:
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
浮云漲,長長漲,長漲長消。
當愛的浪潮襲來,她不是她來我也不是我,都在云端霧里;當潮汐退去,霧散云消,原來的激情連招呼都不打一個,就悄然離去了,她也不是當初的她,我也不是當初的我了。悲劇漸漸上演,原來的愛變成了恨,愛有多深,恨有多切,纏綿變成沒完沒了的爭吵,最后只好是各奔東西。蕓蕓眾生不必說了,徐志摩與陸小溫、郁達夫與王映霞便是前車之鑒。
至于像《啼笑因緣》中,樊家樹與沈鳳喜一見鐘情的愛情悲劇,則含有更為復雜更為沉重的社會內容。即使沒有劉將軍恃強劫色,樊沈也難成眷屬;即使一時成了眷屬,也難為佳偶。就因為他們的出身、教養決定了他們的思想和觀念,缺乏能夠共同生活的社會基礎。地位的懸殊,即使鐘情,也難以終情。類此情況,生活中并不鮮見。
患難之交,可泣可嘆,美得叫人心碎。這種類型的婚姻最動人,也最富戲劇性,弱的一方也往往令人掬一把同情的淚。古時如公子落難,小姐搭救;才女風塵,名士救援……其中的驚險曲折,令人魂驚魄動;現代如戰斗負傷、蒙冤遭屈、上山下鄉、落難異地、橫禍飛來……個中柔腸百結,哀婉動人。當此之時,一方肝膽相照,鼎力相助,力挽狂瀾,于是,在那苦旱的土壤上,在那猛烈的風暴中,在那叫人肝腸寸斷的幫扶里,愛的萌芽,掀開巨石,迎風擊浪,悄然綻開,噴吐出綠葉紅花,美得醉人。
按我們的想象,這種婚姻應該是最牢固的了。艱難困苦過來了,大風大浪過來了,坎坷泥濘過來了,現在風和日麗,平安幸福,是該好好享受的時候了。然而,許多令人同情、令人百思莫得其解、令人痛罵負心的婚變,就發生這種時候。
仔細想想,當初他們種下的只是同情,不是愛情,而同情的種子又種在不平等的土壤上。當初大難來臨時,男人憑著挽救美人的英雄氣概,女人憑著拯救弱小的慈母柔腸,在孤寂困苦中,弱勢的一方將感激誤認為愛情,在那種催人淚下的感動中,世界上最動人的山盟海誓從雙方口中吐出。而婚姻不是一時的沖動,是綿長而平淡的日月,是兩人面對面、心貼心地過日子,婚姻最重要的基礎是平等,是溝通,是理解,還有那看不見摸不著卻主宰人心靈的文化。當逆境成為過去,外界的壓力解除,愛情脫盡附加的藩籬,雙方的門第、地位、教養、學識、素質……距離越來越大的時候,潛伏的陰影就開始膨脹了。試想,當初農夫救出來的是后來舉世聞名的歌星、影后,村姑救出來的日后成為了科學家、政治家,他(她)們的婚姻還能牢固嗎?
這里我想到被人唾罵千年的陳世美。假如陳世美認了秦香蓮,繼續做夫妻,他們之間有共同的語言嗎?山溝里走出來的秦香蓮和豪華的狀元府能融為一體嗎?她做得了府第的主人嗎?我真有點同情陳世美。
患難中的男女,當你們激情噴涌的時候,當你們被對方感動得淚泗滂沱的時候,當你們覺得感激之情無報答只有借助婚姻的時候,請千萬冷靜。在這里,我只要求翹翹板上的位置處于低下的一方,捫心自問:當天翻地覆,你陡然上升之后,是否還能忠誠依然?也請翹翹板處于高位的一方用心想一想:當對方騰然升起,你是否能找到新的支點?婚姻不是賬本,苦難也不是保單,誰也不能為你作保險鑒證人。
我有位老領導,學識淵博,為人瀟灑,其妻卻是大字不識一個的農婦。進城后他幾次鬧離婚,每次都因兩家人全力干涉,而沒有結果,就因為這位領導當初貧窮,讀書是妻家供給的。在我和他共事期間,他很少在家呆過,每天早早就來到辦公室,飯后在街上散步,回家就睡覺。有次他流著淚對我說:“我這一輩子的苦是任何人都無法想象的,家里從來沒有過說話的聲音,吃飯只聽碗筷響。在我住的整個樓房,每天最早關燈的是我家,電視都懶得看了。”
這樣的日子還叫日子嗎?
媒妁之言,太古老了,太陳舊了,太沒情趣了,太落后于時代了。但是,婚姻也是古老的,古老婚姻,也可能這是最好的方式。
著名作家畢淑敏說過:“平等是一切婚姻的柱石,它不是一種有形的資產,卻是長治久安的地平線。在平等的傘下締結的婚姻,少的是不著邊際的浪漫,多的是同在一片藍天下的的理智。”也許,只有媒妁之言締結的婚姻,才能達到平等的條件。
記得前幾年有篇報道,某勇斗歹徒、舍已救人的武警戰士,成名后許多女大學生對他表示愛情,他都一概謝絕,卻愛上一個外地來的打工妹。我看后深有感慨:這位勇士實在明智,他正確地把握了平等的標尺。盡管他斗歹徒聞名全國,畢竟沒上過幾天學,在受過高等教育的女子面前,他能不自慚形穢嗎?只有在那個打工妹面前,他才能找到男子漢的感覺。
婚姻最重要的因素,是出身、門第、教養。一個青年男女,活動范圍有限,識人不多,哪兒去尋找到這諸種因素與自己相當的對方呢?而當紅娘的局外人,一般社交范圍較廣,識人多,且較為理智。當今的紅娘不同于古代“說破一張嘴,磨破一雙底”靠說媒吃飯的職業媒婆,那里有許多騙人的勾當,當今愿當紅娘的,要么沾親,要么帶故,在牽線之前,她必將男女雙方放在心理的天平量一量,所謂“量媒”是也,覺得差不多方才開口。牽線之后,雙方還要交往一段,摸索、試探、考察,雙方合意,基本合格方才談婚論嫁。有如此層層夯實,層層加固,基礎如此扎實的婚姻,焉能不牢?定能保百年不散。
當然,我并非說只有說媒的婚姻方能穩固,只是把媒妁之言作為一種類型。比如一見鐘情,如果一見之后,感情不斷加深,且雙方又處于平等地位,也必成佳偶。再比如,萍水相逢或同學、同事、同鄉,在平等的基礎上建立愛情,省略掉媒妁之言,也能成就最佳姻緣。
以上只是陋識淺見,僅供參考。婚姻就像單向的鐵路,是沒有回程票的,所以萬望青年男女,須慎之又慎,千萬不可攀高,不要上錯了車,行錯了道。《上錯花轎嫁對郎》那只是電視,生活中是難以碰到的。
我單位有個女孩,大學畢業,人也長得漂亮,自然追她的人不少,其中有一個家庭條件十分優越的英俊男兒,對她更是窮追不舍。但她卻選一個容貌平平、家庭條件一般、且比她大若干歲的男子結婚。致使大家嘆息不解。她私下對一親密女友談她的隱衷:我知道他對我好(指追她的那位男孩),人也不錯,但我能保證他將來不變嗎?我和他一般大,而女孩結婚之后老得快,他條件這么好,將來如果把我甩了怎么辦?現在這位,盡管各方面很一般,又比我大那么多,看起來似乎我吃了虧,但我可以放心和他過日子,我能保證他永遠不會甩我的。
痛哉斯言!誠哉斯言!
有位女孩深陷在擇偶的苦惱中,她對我說:我原以為安全和可靠是一回事,現在我才知道,兩者根本就不是一碼事。女孩總有那么點依賴心理,總想找一個堅實的肩膀靠上去。可是,能成為我依靠的,自然能力強,前途遠,潛力大,但我覺得不安全;我感到安全的,能力又一般,且前途莫測,如果將來有一天下崗了,我又靠誰呢?
一個古老的命題:魚和熊掌的選擇。古人說:“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然而,究竟誰是魚誰是熊掌呢?
于是我想:什么樣的婚姻最牢固?最令人放心呢?
縱觀婚姻模式,大約無非三種類型:一見鐘情型、患難之交型、媒妁之言型。下面我試圖一一分析。
一見鐘情,多么浪漫,多么令人心動!紅塵中的一對男女,驀然相互走來,一見之下,迸出激烈的火花,目光直了,眼球呆了,知覺鈍了,意念飛了,一切被對方牽走,又極力牽住對方。此后如醉如癡,朝思暮想,真可謂“驚鴻只一瞥,愛到死方休”。可是,一見鐘情只適于戀愛,不適于婚姻。因為婚姻和戀愛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質:戀愛是短暫的,婚姻是漫長的;戀愛需要浪漫,婚姻需要平實;戀愛需要激情,婚姻需要穩固;戀愛是天馬行空,婚姻是腳踏實地;戀愛是花前月下,婚姻是柴米油鹽;愛情是見異思遷的,婚姻是始終如一……
每每見到男女們一見鐘情,如膠似漆,我總有點擔心:按照常理,一天之內溫度能從零度升到沸點,那么,會在另外的某一天,溫度也能從沸點降至零度。南海海神廟有副對聯,用來形容一見鐘情似乎不錯:
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
浮云漲,長長漲,長漲長消。
當愛的浪潮襲來,她不是她來我也不是我,都在云端霧里;當潮汐退去,霧散云消,原來的激情連招呼都不打一個,就悄然離去了,她也不是當初的她,我也不是當初的我了。悲劇漸漸上演,原來的愛變成了恨,愛有多深,恨有多切,纏綿變成沒完沒了的爭吵,最后只好是各奔東西。蕓蕓眾生不必說了,徐志摩與陸小溫、郁達夫與王映霞便是前車之鑒。
至于像《啼笑因緣》中,樊家樹與沈鳳喜一見鐘情的愛情悲劇,則含有更為復雜更為沉重的社會內容。即使沒有劉將軍恃強劫色,樊沈也難成眷屬;即使一時成了眷屬,也難為佳偶。就因為他們的出身、教養決定了他們的思想和觀念,缺乏能夠共同生活的社會基礎。地位的懸殊,即使鐘情,也難以終情。類此情況,生活中并不鮮見。
患難之交,可泣可嘆,美得叫人心碎。這種類型的婚姻最動人,也最富戲劇性,弱的一方也往往令人掬一把同情的淚。古時如公子落難,小姐搭救;才女風塵,名士救援……其中的驚險曲折,令人魂驚魄動;現代如戰斗負傷、蒙冤遭屈、上山下鄉、落難異地、橫禍飛來……個中柔腸百結,哀婉動人。當此之時,一方肝膽相照,鼎力相助,力挽狂瀾,于是,在那苦旱的土壤上,在那猛烈的風暴中,在那叫人肝腸寸斷的幫扶里,愛的萌芽,掀開巨石,迎風擊浪,悄然綻開,噴吐出綠葉紅花,美得醉人。
按我們的想象,這種婚姻應該是最牢固的了。艱難困苦過來了,大風大浪過來了,坎坷泥濘過來了,現在風和日麗,平安幸福,是該好好享受的時候了。然而,許多令人同情、令人百思莫得其解、令人痛罵負心的婚變,就發生這種時候。
仔細想想,當初他們種下的只是同情,不是愛情,而同情的種子又種在不平等的土壤上。當初大難來臨時,男人憑著挽救美人的英雄氣概,女人憑著拯救弱小的慈母柔腸,在孤寂困苦中,弱勢的一方將感激誤認為愛情,在那種催人淚下的感動中,世界上最動人的山盟海誓從雙方口中吐出。而婚姻不是一時的沖動,是綿長而平淡的日月,是兩人面對面、心貼心地過日子,婚姻最重要的基礎是平等,是溝通,是理解,還有那看不見摸不著卻主宰人心靈的文化。當逆境成為過去,外界的壓力解除,愛情脫盡附加的藩籬,雙方的門第、地位、教養、學識、素質……距離越來越大的時候,潛伏的陰影就開始膨脹了。試想,當初農夫救出來的是后來舉世聞名的歌星、影后,村姑救出來的日后成為了科學家、政治家,他(她)們的婚姻還能牢固嗎?
這里我想到被人唾罵千年的陳世美。假如陳世美認了秦香蓮,繼續做夫妻,他們之間有共同的語言嗎?山溝里走出來的秦香蓮和豪華的狀元府能融為一體嗎?她做得了府第的主人嗎?我真有點同情陳世美。
患難中的男女,當你們激情噴涌的時候,當你們被對方感動得淚泗滂沱的時候,當你們覺得感激之情無報答只有借助婚姻的時候,請千萬冷靜。在這里,我只要求翹翹板上的位置處于低下的一方,捫心自問:當天翻地覆,你陡然上升之后,是否還能忠誠依然?也請翹翹板處于高位的一方用心想一想:當對方騰然升起,你是否能找到新的支點?婚姻不是賬本,苦難也不是保單,誰也不能為你作保險鑒證人。
我有位老領導,學識淵博,為人瀟灑,其妻卻是大字不識一個的農婦。進城后他幾次鬧離婚,每次都因兩家人全力干涉,而沒有結果,就因為這位領導當初貧窮,讀書是妻家供給的。在我和他共事期間,他很少在家呆過,每天早早就來到辦公室,飯后在街上散步,回家就睡覺。有次他流著淚對我說:“我這一輩子的苦是任何人都無法想象的,家里從來沒有過說話的聲音,吃飯只聽碗筷響。在我住的整個樓房,每天最早關燈的是我家,電視都懶得看了。”
這樣的日子還叫日子嗎?
媒妁之言,太古老了,太陳舊了,太沒情趣了,太落后于時代了。但是,婚姻也是古老的,古老婚姻,也可能這是最好的方式。
著名作家畢淑敏說過:“平等是一切婚姻的柱石,它不是一種有形的資產,卻是長治久安的地平線。在平等的傘下締結的婚姻,少的是不著邊際的浪漫,多的是同在一片藍天下的的理智。”也許,只有媒妁之言締結的婚姻,才能達到平等的條件。
記得前幾年有篇報道,某勇斗歹徒、舍已救人的武警戰士,成名后許多女大學生對他表示愛情,他都一概謝絕,卻愛上一個外地來的打工妹。我看后深有感慨:這位勇士實在明智,他正確地把握了平等的標尺。盡管他斗歹徒聞名全國,畢竟沒上過幾天學,在受過高等教育的女子面前,他能不自慚形穢嗎?只有在那個打工妹面前,他才能找到男子漢的感覺。
婚姻最重要的因素,是出身、門第、教養。一個青年男女,活動范圍有限,識人不多,哪兒去尋找到這諸種因素與自己相當的對方呢?而當紅娘的局外人,一般社交范圍較廣,識人多,且較為理智。當今的紅娘不同于古代“說破一張嘴,磨破一雙底”靠說媒吃飯的職業媒婆,那里有許多騙人的勾當,當今愿當紅娘的,要么沾親,要么帶故,在牽線之前,她必將男女雙方放在心理的天平量一量,所謂“量媒”是也,覺得差不多方才開口。牽線之后,雙方還要交往一段,摸索、試探、考察,雙方合意,基本合格方才談婚論嫁。有如此層層夯實,層層加固,基礎如此扎實的婚姻,焉能不牢?定能保百年不散。
當然,我并非說只有說媒的婚姻方能穩固,只是把媒妁之言作為一種類型。比如一見鐘情,如果一見之后,感情不斷加深,且雙方又處于平等地位,也必成佳偶。再比如,萍水相逢或同學、同事、同鄉,在平等的基礎上建立愛情,省略掉媒妁之言,也能成就最佳姻緣。
以上只是陋識淺見,僅供參考。婚姻就像單向的鐵路,是沒有回程票的,所以萬望青年男女,須慎之又慎,千萬不可攀高,不要上錯了車,行錯了道。《上錯花轎嫁對郎》那只是電視,生活中是難以碰到的。
豐胸 保濕 美白 防曬 抗皺 控油 除痘 祛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