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部中外園林建設總公司北京設計分公司設計師檀馨認為:@什么是好環境?自然、舒適、改變居住區小氣候!
理想家園“金鼎獎”評委訪談(二):日前,由國家住宅與居住環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北京市城市規劃學會住宅與居住區規劃學術委員會和本報聯合組辦的首屆北京理想家園“金鼎獎”拉開帷幕,報名與推薦活動已全面展開。我們將對本次活動的評委進行系列訪談,請他們從戶型、環境、銷售、科技含量等不同側面分析什么是理想的好房子。
重視環境是今年房地產市場表現出的良好趨勢,開發商把環境當做了賣點,老百姓也發現,樓座、戶型挑來挑去都差不多,各小區的環境卻是千差萬別的。
好環境應該是住戶喜歡的
什么是好環境,住在這里的人最有發言權。第一,環境要美,讓住戶愿意到這個環境里來;第二,住戶進到環境中要感覺很舒適;第三,環境要滿足各年齡人的需要:小孩子想騎車,大孩子想玩滑板,老人想下棋,他們都能在環境中找到適合的地方;第四,環境要讓住戶有歸屬感、自豪感,即環境要有特色、有個性。從這些方面來講,做環境之前要考慮誰在這兒住,這些人什么特點,他們要求什么,因為環境首先是為住戶服務的。
生態必須是環境的第一要素
真正的園林,應該是為改變局部小氣候、改變環境質量而設計。院子里草多了,樹多了,濕度大,空氣好,就能令住戶心情好、身體好。
城市已經遠離了自然,在城市規劃圖上,黃的、紫的、紅的全是建筑用地,只有很少的一些綠色。如果連這些綠色也沒了,我們完全在鋼筋水泥中待著,二氧化碳、毒氣堆積,惡劣的氣候將使我們的生存受到威脅。所以,國家規定,小區綠化率不能低于30%,這30%是要建花園的,是要造氧、吸塵、降溫的,你又把綠地搞成鋪裝、建成混凝土的構筑物,去追求純藝術、純文化,這將會帶來整個大環境的損失,具體到住戶來說,二氧化碳、有毒氣體會比別的小區多,溫度比人家高好幾度。
所以,對環境的評價,不是看它的華麗或者獨出心裁,而是首先要看它是否改變了生態環境,這是第一標準。
環境應擺脫形式回歸自然
環境設計不能擺樣子,比如歐陸風情。其實歐洲先進的環境很多,我到過歐洲居住區很多次,從沒有見過國內所謂的歐陸風情,越高尚的住宅越樸素,也就是樹林、草地、花卉。人家講究的是花卉、植物的配置,對生物的理解、對自然的追求,但咱們卻在追求人家的歷史,把人家皇家園林的柱頭啊、維納斯啊搬過來了。其實,美國總統的院子里有什么?就是花、樹、白白的凳子、網球場,中國皇帝也喜歡住大花園,而不是住在疙疙瘩瘩的構筑物里。
當然,原來咱們太窮,房前屋后什么都沒有,現在從簡到繁,環境越復雜、越華麗越好,到一定程度,必然又從繁到簡,這是一個發展過程。所謂的“簡”,就是自然的環境。沒有什么潮流能夠永存,只有大自然是永存的。
環境設計者必須具備專業知識
環境是一個很專業的領域,不是誰都能來做的,F在環境熱,搞建筑的、工藝美術的、雕塑的、農業的、林業的都來搞環境,好的方面是給這個行業注入了活力,壞的方面是設計者缺乏專業知識,造成干什么行吆喝什么,比如做雕塑的就熱衷于在小區里做大雕塑,雕塑大了廣場就得大,路就得寬,路都寬了,樹就種不下了,這樣就根本不是居住區的環境了。再比如,既然環境應以生態為主,設計者要知道樹木、花草的習性,懂得營造小氣候,不具備生態知識根本不行。
環境空間尺度要合理
環境必須能讓住戶參與,所以要有小廣場、小亭子。但場地是為人服務的,必須適合人的尺度,不能把住宅區的環境設計成公園、大游樂場。環境中場地尺度不合理,有設計的問題也有開發商的問題。那些認為廣場越大、越氣派越能顯示開發商氣魄的觀點,根本就沒有考慮到住戶的需要。2000萬的工程用1000萬做個廣場,擱天安門邊上會比較合適,但決不是家的感覺。
不能一味地批判“環境時尚”
當然,對不同風格的園林也不能一概持批判態度,環境和穿衣服一樣,是有時尚感的,不能一刀切,比如南非做出來荷蘭的庭園,到現在成為著名文物景觀,有什么不好?世界文化人類共享,大家既然沒有見過歐洲的,就給他做個歐洲的開開眼界,也沒什么不好的,住戶還會因此產生自豪感。事物都有一個發展的過程,等以后人們的眼光提高了,文明程度增強了,自然的、生態的環境,自然會成為新的時尚。
豐胸 保濕 美白 防曬 抗皺 控油 除痘 祛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