鈣是人體內最重要的、含量最多的礦物元素,約占體重的2%。廣泛分布于全身各組織器官中,其中99%分布于骨骼和牙齒中,并維持它們的正常生理功能;1%分布在肌體的軟組織和細胞的外液中,對體內的生理和生化反應起重要的調節作用。
一、鈣的主要生理功能
1、 形成肌體的骨骼、牙齒等硬組織成。
2、 是細胞內的化學信使,影響神經細胞的傳遞。
3、 凝血機制離不開鈣。
4、 控制肌凝蛋白、肌動蛋白、ATP間基本反應所必需的觸發劑。
5、 影響細胞膜的離子通透性。
二、鈣的缺乏癥及過量的中毒癥
鈣缺乏主要影響骨骼的發育和結構。臨床癥狀表現為嬰幼兒的佝僂病和成年人的骨質軟化癥及骨質疏松癥。
鈣是無毒的元素,但過量攝入將導致高的血清鈣,從而導致消化系統、血清系統及泌尿系統的疾病。
三、人體每天鈣的攝入推薦量
人體每日需鈣量隨年齡、性別、身體狀況的不同而各異。我國規定的供給量為:成年男女800毫克;兒童500~1000毫克;孕婦1000毫克;乳母1500毫克。
四、營養對人體鈣含量的影響
膳食是人類攝取足量鈣的簡單方法,所以飲食習慣對人體鈣含量相當重要。由于飲食習慣不同,東方人每日鈣攝取量普遍低于西方人,所以中老年人易發生骨質疏松。我國屬低鈣攝入國家,城市居民每天平均鈣攝入量不足500毫克,還有的低于400毫克,此值僅為生理必須量的50%。調查發現,高鈣飲食地區民族較低鈣飲料地區民族骨折率發生低。因中國較西方國家鈣攝入量低,所以應注意補鈣。近10年來,中國營養學者提出中國每人每天鈣必須攝入量為600~800毫克,對特殊人群,如兒童、青少年、孕婦、更年期婦女、老人應給予的鈣量為每日800~1500毫克。營養對人體鈣含量的影響主要有:
1、 奶類含鈣量高其乳糖能促進鈣吸收,長期飲用牛奶者,鈣含量明顯高于那些不常飲用者。
2、 蛋白質供給充足,有利于鈣的吸收,但過多蛋白質攝入也可增加尿鈣排泄,使體內鈣相對丟失增加,有研究證實,飲食中攝入的蛋白質每增加一倍,尿鈣排泄會增加5%。
3、 維生素D能促進鈣的吸收。
4、 高鈉攝入對尿鈣的影響也很明顯,尿鈉排泄增加的同時尿鈣排泄也增加,發生高尿鈣。
5、 富含纖維素的飲食可減少腸鈣的吸收,也使鈣的需要量增加。
6、 膳食鈣在腸道中的吸收很不完全,約有70~80%不被吸收而留于糞中;主要是由于鈣離子可與食物中的植酸、草酸及脂肪酸等陰離子形成不溶性鈣鹽所致。
7、 脂肪消化不良時,常降低鈣的吸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鈣與未被吸收的脂肪酸形成鈣皂,隨糞便排出所致。
豐胸 保濕 美白 防曬 抗皺 控油 除痘 祛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