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出游,趕熱鬧去了云南。云南的確是一個好地方啊,它那極其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自然風光,無不令人驚嘆、折服,但由于假期短暫和游人太多,許多地方未曾去,去了也未必能有較深的體會,引為憾事,但二天徒步虎跳峽的經歷卻是我的云南之旅的最為深刻、最有體會一大收獲。虎跳峽去的人不多,全程徒步的人更少,說出來各位網友的興趣可能會大一點。
虎跳峽位于麗江城北55公里處的玉龍雪山和哈巴雪山之間,由金沙江切割而成,起自中甸橋頭鎮,止于麗江大具鎮,分上虎跳、中虎跳和下虎跳,迂回長約20公里。我們的這次行程是從大具鎮開始走,逆江而上,到橋頭鎮止,依次經過下虎跳、中虎跳、上虎跳。
五月三日上午七點半,我和一位朋友坐上了麗江開往大具鎮的中巴。去大具的車不多,早上就兩輛中巴,也就是大約20多人。
因為基本上是在繞著玉龍雪山走,麗江到大具的公路非常的不好走,用我們廣東公路的標準來說,這里的有些公路其實就是表面上是一層大小不一的石頭的山路,還不時有些地方有些塌方,汽車須很小心的過去。經過玉龍雪山的牦牛坪風景區以后的路更是嶇崎,汽車顛簸得厲害,走得很慢。
經過四個小時(在半路上車子出了點問題),我們一行-兩輛中巴好不容易到了大具鎮。大具鎮是一個還非常偏僻、貧窮的小鎮。中巴在大具并未作任何的停留,就開往舊渡口,準備從舊渡口渡過金沙江。(有三四個山東青年去了新渡口)
到了金沙江邊了,站在高高的懸崖邊上,望著腳下奔涌而出的金沙江,(這里就是下虎跳,金沙江從此沖出了虎跳峽的困縛)我不禁感到陣陣的興奮和敬畏。敬畏的是金沙江的氣魄,興奮的是我們將正式我們的艱辛的徒步旅程。
這里有一個小賣部,買了渡船票和補充了一點食水。我們往懸崖下走,經過一條長長的、嶇崎的山路,才來到了真正的渡口。這里兩邊都是懸崖高聳,江面寬約五六十米,水不是太急。江邊有一條不大的鐵殼機動船。船家說一次只能帶八個人過去。這時,我才認真的打量我們這不約而同的同樣徒步虎跳峽的一伙。有好幾撥人:有六個歐美人和一個南亞人,操著英語,有五個日本人、有五個蘭州人和兩個昆明人,還有兩個深圳人(后來才知道)和我們兩個。我在納悶:我這是到哪兒了,老外竟比中國人還多。不過,早有耳聞,徒步虎跳峽是老外在云南的最喜愛的一個節目。我們就分為三批人分別渡過了金沙江。
渡過了金沙江就到了中甸縣地面了。再經過一段同樣長長的、嶇崎的山路從金沙江邊走上懸崖,這是第一個不大不小的考驗,江面到懸崖頂有二三百米的垂直高度。
上了懸崖是一條公路,也是石子路。我們就沿著公路逆江而上。偶爾有汽車經過就掀起一陣漫天黃土,躲都沒法躲。這里海拔接近二千米,日光很猛,紫外線很強,我臉上涂了防曬油,但登山時流淌的汗水卻把它沖掉了,不頂用。
我和朋友體力好,一口氣走了五六公里,此時已是下午一點多,到了一個村落,這就是虎跳峽鎮(橋頭鎮)的永勝村。中虎跳就是這個村子的下邊的金沙江。這里的旅游剛剛開發出來,客棧不多,“山白臉客棧”就是這里“五星級”酒店了。從這進去要買門票:30元。
有個本地的村民走了過來,名叫阿虎,想給我們作向導兼導游,帶我們去下中虎跳。一個人收10元,我們邀兩個深圳的朋友一起同行(吃飯的時候我們才知道他們也是深圳的,巧,其中一個竟然是高中的師姐,非常巧!)以后的旅程證明,阿虎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導游,從他那里可以了解到本地的不少風土人情、人物典故等等。
我們四個在“山白臉”飯店吃了簡單的午飯后,往中虎跳進發了,此時是下午二點半。往中虎跳的山路還是去年村民剛修好的一條山路,卻十分的難走,萬分的驚險。一失足,就墮下萬丈懸崖,落人滾滾的金沙江,生還的概率是零。不明白的是,若去年不修這路,誰能走這下去呢?一路雖驚險,但還是聽了阿虎一路的典故。
沿路有一些破敗的小石子屋,聽說是淘金人留下來的“古跡”。這里的永勝村的村民大多數是金沙江邊淘金人的后代。阿虎的祖先是四川人。一百多許多四川農民被一個姓黃的老板帶到這個極其偏僻、寥無人跡的峽谷底開始艱苦的淘金生涯,有一天,黃老板把淘金人的所有的血汗—黃金一卷而空,逃之夭夭,只扔下可憐的淘金人和已淘盡的金沙礦。從此,淘金人和他們的后代不得不在這里扎了根。
從阿虎的嘴里,我們還知道,“山白臉”的老板是阿虎的表哥。曾經轟動一時,有電視臺的記者來采訪,娶了一個澳大利亞洋婆子的永勝村村民就是阿虎的堂哥呢。其中的不少故事我們聽得津津有味。
走了一個小時,到了“一線天”,所謂“一線天”,就是“望天一條線,看地一條溝”,至身此處,兩岸懸崖林立,這里已經可以聽見中虎跳那轟隆隆的巨響,我們的心情益發興奮、激動。
我們無法不激動,因為這是舉世聞名的虎跳峽中最最險要的之處-中虎跳,是著名的“鬼門關”。1986年中國長江漂流隊隊員孫志嶺和四川記者萬明都在以身殉職,更將悲壯賦予了中虎跳。
在往下走不久,攀過江邊的幾塊巨石,跳上江心的望峽臺,哇--頓時,只剩下四個張大嘴巴的木頭人,此時的心情無比激動,興奮無法言表。
只見,奔騰的金沙江帶著雷霆萬鈞的力量,帶著遠古雪山凜凜的寒風,帶著玉龍、哈巴兩大雪山壓迫下的怒吼聲,向我們迎面撲來,在峽谷中激起沖天的巨浪,在望峽臺邊卷起千堆雪。
江水撼動著腳下的巖石和我們的身軀,甚至周圍的空氣,撲面而來的新鮮的而又略帶腥味的水霧很快打濕我們的頭發和臉龐,水聲的巨響使我們不能聽到彼此的驚訝的呼叫。總之,如此近距離的金沙江沖擊著我們所有的感覺。作者忠告游客:最好坐下來感受,此時容易頭暈目眩,不小心栽下金沙江就不是很好。
當然,我們合上驚訝的嘴巴后也得開始拍照,此時是下午四點二十分,阿虎說倘若是中午來到,太陽直射峽谷,我們可以看到在奔騰的江面上有三道無比艷麗的彩虹。倘若到了七八月份的雨季,中虎跳的巨浪的峰谷達到22米,景觀更為驚心動魄和駭人。我們留下了一聲聲的遺憾。
太陽已轉過了北邊的懸崖,我們才依依不舍的告別中虎跳。回到上面的村子。
在回到村子的路上,我們碰到了張老師的妻子,張老師是這里的名人,他的名聲超出了這偏僻的峽谷。他是這里的小學教師,他是虎跳峽最好的導游,是在中虎跳上的陡坡開荒的第一人,也是一位熱心的環境保護主義者。他的事跡在許多國內網站和旅游者的游記廣為流傳。
我們需要在虎跳峽里住一晚,于是我們有幸的才開張三天的一間新客棧住下了。這是“山白臉客棧”在虎跳峽中開的第一間分店。客棧的房子是全木結構的,剛蓋起來,還可以聞到剛鋸過的新鮮木材的味道。客棧就建在陡坡上邊,不遠處就是萬丈懸崖,下面是金沙江著名的“滿天星”灘。
傍晚,我們四個人就搬了幾張長背木椅,手捧一杯清茶,坐在客棧的平臺上看風景。對面是拔江而起,直上云天的玉龍雪山,背后是蔥蔥郁郁的哈巴雪山。夕陽西下,兩岸的山崖益發顯得肅穆、寧靜。峽谷中陣陣強烈的晚風,帶著金沙江的水氣和遠遠的中虎跳的水聲。一切是那么寫意、和諧、自然。
晚飯特別的香,吃過飯后我們四個和那幫來自蘭州的朋友拜訪了家就在附近的張老師。張老師是四十來歲,個兒不高,皮膚黝黑,給人印象精干、健談、熱情。張老師非常好客的歡迎我們這些來自五湖四海的客人。我們說我們都是久仰張老師的大名而來的,張老師有些不好意思但十分高興。言談中,我們感受到了張老師作為“開拓荒土第一人”的豪情壯志。更受人敬重的是張老師作為有識之士對虎跳峽地區的生態環境的保護、教育之舉。當然,我們不忘和這個虎跳峽的名人合影留念。
夜幕降臨,星河璀璨,兩邊是黑壓壓的山峰,金沙江在星光下宛如一條發著冷冷的光的銀帶子在峽谷中穿梭,十分的亮,奇異的美。
第二天,五月四日早上八點,我們離開了永勝村。決定走高路。我們還是請阿虎作導游,于是在他的帶領下。我們在哈巴雪山的半山腰中穿梭前進。我們一路上都有山溝或人工渠的水相隨,大大小小的瀑布隨處可以看到。阿虎言談中我們知道:這些水是這里各個村子的自來水,它引自潔白的哈巴雪山山頂的天池,是真正的“農夫山泉”。我不得不服:這是虎跳峽的村民最為奢侈之處,竟然用純凈水作自來水。
經過了好幾個村子,這些村莊都是依山而建,在很陡的斜坡上也能修出一道道梯田,種上麥子。有的村子的麥子已經收割,有的村子的麥子還發青,“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我算是見識了。
經過美麗的觀音瀑布,上午10點半,我們走到了Half Way客棧,這里是虎跳峽的中部,這里到中虎跳不遠。阿虎說:這里到哈巴雪山頂大約需三個多小時,若農歷五月份來,能到雪山上采冬蟲草和吃四腳魚。我們不知什么是四腳魚,但猜必定是雪山奇珍。
中午,我們累得走不動了,就在附近山村的一戶農家里吃了一頓五個人二十塊的面條,不住的稱好,認為這是再地道不過的農家風味了。
下午,我們遠遠的在山上看到峽底的上虎跳,上虎跳的水勢和落差是不能和中虎跳相比的。又過了村子,翻過著名的“二十八拐”,,站在橋頭鎮的橋頭上。結束了二天艱辛的徒步虎跳峽之旅,此時是公元二○○一年五月四日下午四點二十七分。
徒步虎跳峽使我領略到了不是人人可以見到的奇異壯麗的風光,徒步虎跳峽使我更親切的感受到虎跳峽中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徒步虎跳峽從辛苦中收獲美麗,汗水中體驗喜悅。我希望我的收獲和喜悅感染沒有去過虎跳峽的和即將去的網友們。
虎跳峽位于麗江城北55公里處的玉龍雪山和哈巴雪山之間,由金沙江切割而成,起自中甸橋頭鎮,止于麗江大具鎮,分上虎跳、中虎跳和下虎跳,迂回長約20公里。我們的這次行程是從大具鎮開始走,逆江而上,到橋頭鎮止,依次經過下虎跳、中虎跳、上虎跳。
五月三日上午七點半,我和一位朋友坐上了麗江開往大具鎮的中巴。去大具的車不多,早上就兩輛中巴,也就是大約20多人。
因為基本上是在繞著玉龍雪山走,麗江到大具的公路非常的不好走,用我們廣東公路的標準來說,這里的有些公路其實就是表面上是一層大小不一的石頭的山路,還不時有些地方有些塌方,汽車須很小心的過去。經過玉龍雪山的牦牛坪風景區以后的路更是嶇崎,汽車顛簸得厲害,走得很慢。
經過四個小時(在半路上車子出了點問題),我們一行-兩輛中巴好不容易到了大具鎮。大具鎮是一個還非常偏僻、貧窮的小鎮。中巴在大具并未作任何的停留,就開往舊渡口,準備從舊渡口渡過金沙江。(有三四個山東青年去了新渡口)
到了金沙江邊了,站在高高的懸崖邊上,望著腳下奔涌而出的金沙江,(這里就是下虎跳,金沙江從此沖出了虎跳峽的困縛)我不禁感到陣陣的興奮和敬畏。敬畏的是金沙江的氣魄,興奮的是我們將正式我們的艱辛的徒步旅程。
這里有一個小賣部,買了渡船票和補充了一點食水。我們往懸崖下走,經過一條長長的、嶇崎的山路,才來到了真正的渡口。這里兩邊都是懸崖高聳,江面寬約五六十米,水不是太急。江邊有一條不大的鐵殼機動船。船家說一次只能帶八個人過去。這時,我才認真的打量我們這不約而同的同樣徒步虎跳峽的一伙。有好幾撥人:有六個歐美人和一個南亞人,操著英語,有五個日本人、有五個蘭州人和兩個昆明人,還有兩個深圳人(后來才知道)和我們兩個。我在納悶:我這是到哪兒了,老外竟比中國人還多。不過,早有耳聞,徒步虎跳峽是老外在云南的最喜愛的一個節目。我們就分為三批人分別渡過了金沙江。
渡過了金沙江就到了中甸縣地面了。再經過一段同樣長長的、嶇崎的山路從金沙江邊走上懸崖,這是第一個不大不小的考驗,江面到懸崖頂有二三百米的垂直高度。
上了懸崖是一條公路,也是石子路。我們就沿著公路逆江而上。偶爾有汽車經過就掀起一陣漫天黃土,躲都沒法躲。這里海拔接近二千米,日光很猛,紫外線很強,我臉上涂了防曬油,但登山時流淌的汗水卻把它沖掉了,不頂用。
我和朋友體力好,一口氣走了五六公里,此時已是下午一點多,到了一個村落,這就是虎跳峽鎮(橋頭鎮)的永勝村。中虎跳就是這個村子的下邊的金沙江。這里的旅游剛剛開發出來,客棧不多,“山白臉客棧”就是這里“五星級”酒店了。從這進去要買門票:30元。
有個本地的村民走了過來,名叫阿虎,想給我們作向導兼導游,帶我們去下中虎跳。一個人收10元,我們邀兩個深圳的朋友一起同行(吃飯的時候我們才知道他們也是深圳的,巧,其中一個竟然是高中的師姐,非常巧!)以后的旅程證明,阿虎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導游,從他那里可以了解到本地的不少風土人情、人物典故等等。
我們四個在“山白臉”飯店吃了簡單的午飯后,往中虎跳進發了,此時是下午二點半。往中虎跳的山路還是去年村民剛修好的一條山路,卻十分的難走,萬分的驚險。一失足,就墮下萬丈懸崖,落人滾滾的金沙江,生還的概率是零。不明白的是,若去年不修這路,誰能走這下去呢?一路雖驚險,但還是聽了阿虎一路的典故。
沿路有一些破敗的小石子屋,聽說是淘金人留下來的“古跡”。這里的永勝村的村民大多數是金沙江邊淘金人的后代。阿虎的祖先是四川人。一百多許多四川農民被一個姓黃的老板帶到這個極其偏僻、寥無人跡的峽谷底開始艱苦的淘金生涯,有一天,黃老板把淘金人的所有的血汗—黃金一卷而空,逃之夭夭,只扔下可憐的淘金人和已淘盡的金沙礦。從此,淘金人和他們的后代不得不在這里扎了根。
從阿虎的嘴里,我們還知道,“山白臉”的老板是阿虎的表哥。曾經轟動一時,有電視臺的記者來采訪,娶了一個澳大利亞洋婆子的永勝村村民就是阿虎的堂哥呢。其中的不少故事我們聽得津津有味。
走了一個小時,到了“一線天”,所謂“一線天”,就是“望天一條線,看地一條溝”,至身此處,兩岸懸崖林立,這里已經可以聽見中虎跳那轟隆隆的巨響,我們的心情益發興奮、激動。
我們無法不激動,因為這是舉世聞名的虎跳峽中最最險要的之處-中虎跳,是著名的“鬼門關”。1986年中國長江漂流隊隊員孫志嶺和四川記者萬明都在以身殉職,更將悲壯賦予了中虎跳。
在往下走不久,攀過江邊的幾塊巨石,跳上江心的望峽臺,哇--頓時,只剩下四個張大嘴巴的木頭人,此時的心情無比激動,興奮無法言表。
只見,奔騰的金沙江帶著雷霆萬鈞的力量,帶著遠古雪山凜凜的寒風,帶著玉龍、哈巴兩大雪山壓迫下的怒吼聲,向我們迎面撲來,在峽谷中激起沖天的巨浪,在望峽臺邊卷起千堆雪。
江水撼動著腳下的巖石和我們的身軀,甚至周圍的空氣,撲面而來的新鮮的而又略帶腥味的水霧很快打濕我們的頭發和臉龐,水聲的巨響使我們不能聽到彼此的驚訝的呼叫。總之,如此近距離的金沙江沖擊著我們所有的感覺。作者忠告游客:最好坐下來感受,此時容易頭暈目眩,不小心栽下金沙江就不是很好。
當然,我們合上驚訝的嘴巴后也得開始拍照,此時是下午四點二十分,阿虎說倘若是中午來到,太陽直射峽谷,我們可以看到在奔騰的江面上有三道無比艷麗的彩虹。倘若到了七八月份的雨季,中虎跳的巨浪的峰谷達到22米,景觀更為驚心動魄和駭人。我們留下了一聲聲的遺憾。
太陽已轉過了北邊的懸崖,我們才依依不舍的告別中虎跳。回到上面的村子。
在回到村子的路上,我們碰到了張老師的妻子,張老師是這里的名人,他的名聲超出了這偏僻的峽谷。他是這里的小學教師,他是虎跳峽最好的導游,是在中虎跳上的陡坡開荒的第一人,也是一位熱心的環境保護主義者。他的事跡在許多國內網站和旅游者的游記廣為流傳。
我們需要在虎跳峽里住一晚,于是我們有幸的才開張三天的一間新客棧住下了。這是“山白臉客棧”在虎跳峽中開的第一間分店。客棧的房子是全木結構的,剛蓋起來,還可以聞到剛鋸過的新鮮木材的味道。客棧就建在陡坡上邊,不遠處就是萬丈懸崖,下面是金沙江著名的“滿天星”灘。
傍晚,我們四個人就搬了幾張長背木椅,手捧一杯清茶,坐在客棧的平臺上看風景。對面是拔江而起,直上云天的玉龍雪山,背后是蔥蔥郁郁的哈巴雪山。夕陽西下,兩岸的山崖益發顯得肅穆、寧靜。峽谷中陣陣強烈的晚風,帶著金沙江的水氣和遠遠的中虎跳的水聲。一切是那么寫意、和諧、自然。
晚飯特別的香,吃過飯后我們四個和那幫來自蘭州的朋友拜訪了家就在附近的張老師。張老師是四十來歲,個兒不高,皮膚黝黑,給人印象精干、健談、熱情。張老師非常好客的歡迎我們這些來自五湖四海的客人。我們說我們都是久仰張老師的大名而來的,張老師有些不好意思但十分高興。言談中,我們感受到了張老師作為“開拓荒土第一人”的豪情壯志。更受人敬重的是張老師作為有識之士對虎跳峽地區的生態環境的保護、教育之舉。當然,我們不忘和這個虎跳峽的名人合影留念。
夜幕降臨,星河璀璨,兩邊是黑壓壓的山峰,金沙江在星光下宛如一條發著冷冷的光的銀帶子在峽谷中穿梭,十分的亮,奇異的美。
第二天,五月四日早上八點,我們離開了永勝村。決定走高路。我們還是請阿虎作導游,于是在他的帶領下。我們在哈巴雪山的半山腰中穿梭前進。我們一路上都有山溝或人工渠的水相隨,大大小小的瀑布隨處可以看到。阿虎言談中我們知道:這些水是這里各個村子的自來水,它引自潔白的哈巴雪山山頂的天池,是真正的“農夫山泉”。我不得不服:這是虎跳峽的村民最為奢侈之處,竟然用純凈水作自來水。
經過了好幾個村子,這些村莊都是依山而建,在很陡的斜坡上也能修出一道道梯田,種上麥子。有的村子的麥子已經收割,有的村子的麥子還發青,“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我算是見識了。
經過美麗的觀音瀑布,上午10點半,我們走到了Half Way客棧,這里是虎跳峽的中部,這里到中虎跳不遠。阿虎說:這里到哈巴雪山頂大約需三個多小時,若農歷五月份來,能到雪山上采冬蟲草和吃四腳魚。我們不知什么是四腳魚,但猜必定是雪山奇珍。
中午,我們累得走不動了,就在附近山村的一戶農家里吃了一頓五個人二十塊的面條,不住的稱好,認為這是再地道不過的農家風味了。
下午,我們遠遠的在山上看到峽底的上虎跳,上虎跳的水勢和落差是不能和中虎跳相比的。又過了村子,翻過著名的“二十八拐”,,站在橋頭鎮的橋頭上。結束了二天艱辛的徒步虎跳峽之旅,此時是公元二○○一年五月四日下午四點二十七分。
徒步虎跳峽使我領略到了不是人人可以見到的奇異壯麗的風光,徒步虎跳峽使我更親切的感受到虎跳峽中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徒步虎跳峽從辛苦中收獲美麗,汗水中體驗喜悅。我希望我的收獲和喜悅感染沒有去過虎跳峽的和即將去的網友們。
豐胸 保濕 美白 防曬 抗皺 控油 除痘 祛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