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病癥總是存在百分之幾十的相似度,讓我們難以去辨別,往往會搞不清楚病癥,又不能及時去治療,這會拖延我們的病癥,治療也會延后,白癜風是常見的病癥,但往往有人會將白癜風和花斑蘚搞混,那么花斑癬和白癜風的區別是什么?我們該怎么去辨別呢?
汗斑是花斑癬的俗稱,是由糠批馬拉色菌感染表皮角質層引起的一種淺表真菌病。致病菌系一種嗜脂性酵母,稱為卵圓形糠秕孢子菌或正圓形糠秕孢子菌。他的發生于營養不良、妊娠、多汗、慢性感染等因素有關。花斑癬的皮損初起損害為圍繞毛孔的粟粒至大米大小的淡紅斑點,以后逐漸融合成片,邊緣清楚,鄰近部位可相互融合成不規則大片形,而周圍又有新的斑疹出現;表面附有少量極易剝離的糠秕樣鱗屑;花斑的顏色因膚色而異,或灰色、或褐色至黃棕色不等,有時多種顏色共存,狀如花;一般無自覺癥狀,嚴重時可伴有瘙癢。
白癜風是局部或泛發性色素脫失形成白斑為特征,是一種獲得性局限性或泛發性皮膚色素脫失癥。白癜風與黑色素顆粒的合成、代謝有關,黑色素細胞主要功能是形成黑色素,人體的正常與健康的膚色是黑色素合成與代謝平衡的結果。當遺傳因素;精神神經因素;化學因素;酪氨酶、銅離子相對缺乏因素;感染因素;外傷因素等等影響黑色素細胞合成和黑色素代謝時,黑色素細胞功能障礙或結構破壞,黑色素形成減少或停止,但是黑色素降解與破壞依然進行,其結果皮膚色素變淡或脫失,便可引發白癜風。
汗斑是一種容易和白癜風混淆的皮膚病,尤其是在白癜風初期癥狀不是特別明顯時,很容易發生誤診。現在由皮膚專科醫師來告訴廣大白癜風患者怎么區分白癜風和汗斑。
汗斑是由真菌引起的皮膚病,皮膚損害以淡白色為主,其皮損大多數呈圓形或卵圓形斑,邊緣模糊,重點是汗斑表面往往有許多微細的鱗屑,所以也叫花斑癬。患者皮膚表面有折光性,可直接通過鏡檢找到真菌,汗斑主要出現在皮脂腺發達部位,如頸、上胸、背部與上肢。
而白癜風患者的皮膚色素脫失為點狀的或者連成一片的白斑,邊緣可有色素沉著,在白癜風穩定期界限很清晰,表面也無鱗屑,出汗過多也不會不加重,當然,在顯微鏡下也找不到真菌,這就是白癜風與汗斑的區別。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