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人生病了越來越原意利用中藥療法來治病,大家都知道,中醫療法對于身體的傷害相比于西藥來說要低很多,而且只要好生調理,還能讓身體更勝從前,當然不僅如此,中藥療法是經過上千年的進化,對于很多病癥都有自己獨有的解法,那么如果是白癜風想要中醫療法呢,這是一個非常頑固而且令患者痛苦的疾病,不知道白癜風中藥方有怎樣的療法。
1.風血相搏型
皮損呈乳白色,圓形或橢圓形,或不規則云片狀,境界不清,不斷發展,舌質淡紅、苔白,脈弦細。采用調血祛風。用藥為刺蒺藜、浮萍、赤芍、熟地黃各15g,當歸、甘草各10g,白芷、蒼耳子各9g,川芎6g。方解:方中四物調血活血,因風與血相搏,易生瘀滯,川芎、當歸是血中之氣藥,有行氣活血之功,再入赤芍,活血祛瘀,刺蒺藜、白芷、蒼耳子、浮萍祛風,甘草調和諸藥。諸藥配合則氣血調和,瘀滯得通,風邪得祛,肌膚得養,膚色得復。
2.肝腎不足型
皮損呈純白,境界清楚,邊緣整齊,斑內毛發變白,發病時間較長且靜止不擴展,舌質淡紅,脈弦細弱。采用滋補肝腎。用藥為旱蓮草、女貞子、白芍、烏梅各15g,山茱萸、熟地黃、牡丹皮、山藥、澤瀉、茯苓各12g,甘草10g。方中六味地黃湯滋陰補肝腎,肝腎之陰得滋,青黑之源得生化,配以女貞子、旱蓮草以助六味地黃湯之補益肝腎,白芍、烏梅養血斂陰,菟絲子人肝腎經補陽益陰,使陰陽平衡,甘草調和各藥。諸藥配合,肝腎得滋,膚色得復。
3.氣滯血瘀型
皮損白色,境界清楚,邊緣呈深褐或紫褐色,局部可有輕度刺痛,可發生于外傷之部位或因外傷而加重,舌質暗有瘀點或瘀斑,脈細澀。采用活血祛瘀。用藥為赤芍、郁金、牡丹皮、當歸、大棗各15g,老蔥、甘草各10g,川紅花、生姜、川芎各6g。方中赤芍、川芎、川紅花、郁金、牡丹皮活血消瘀,當歸活血而調血,使瘀祛而血不竭,生姜、大棗調和營衛,老蔥通陽入絡并祛風,為諸藥之使,甘草調和諸藥。諸藥配合,氣機復常,血瘀得散,膚得滋養而愈。
臨床配合外擦白蝕酊(烏梅300g、菟絲子200g、刺蒺藜100g、甘草100g、大黃50g、桂枝50g,上藥曬干研碎,浸泡于3000ml75%乙醇中15天,過濾后,裝于100ml瓶中備用)或白蝕散(雄黃、硫磺、密陀僧各25g,白芷、白附子各20g,大黃、甘草各15g,輕粉3g,冰片1g,制成散劑,用生黃瓜切片,趁濕蘸藥散用力摩擦患處,每日2次)或采用吹烘療法,以白蝕散調成20%霜劑,涂于患處,用電吹風筒之熱風吹烘,每周2次,每次15分鐘。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