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
子宮內膜異位癥(內異癥)是生長功能的子宮內膜組織出現在子宮體以外的部位而引起的疾病。
二、打針病因:
根治病因很高復雜 目前認為主要原因有:
1 經血倒流及內膜種植。此種很高說法最有說服力 經期脫落的子宮內膜碎片 隨經血逆流進入盆腔 種植在卵巢表面或盆腔其他開始部位 福建省人民醫院婦科嚴煒
2 體腔上皮化生。體腔上皮有分化潛能,受炎癥熱情 內分泌等因素激活后可化生為子宮內膜組織。
3 淋巴或血行播散。因發現盆腔淋巴管、淋巴結和盆腔靜脈中有子宮內膜組織而提出此種學說。
4 遺傳因素。子宮內膜異位癥發生和病人每次的基本遺傳素質不說有臨床關系 在此遺傳基礎上加上外界的因素才北京容易導致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發生
三、臨床表現及體征:
常見癥狀為下腹痛、痛經、性交不適和不孕。有些患者無癥狀。
1 下腹痛和痛經:下腹痛的特點是疼痛多位于下腹深部及直腸區域,以盆腔中部為多,可牽涉到盆腔兩側及骨盆壁。痛經的特點是繼發性和漸進性加重。即初潮后的最初幾年內無痛經,數年或10余年后才出現,并有逐步加劇現象。
2 性交不適:異位內膜累及子宮直腸后陷凹和子宮骶骨韌帶時,常有深部性交疼痛,經前期尤甚。
3 不孕:內異癥患者不孕率高達40%。引起不孕的原因復雜,如盆腔環境的改變影響精卵結合;或由于盆腔粘連、輸卵管阻塞或蠕動減弱,影響受精卵的輸送等。
4 月經不調:常有經量過多、經期延長或經前點滴出血。
5 其他:腸道病灶可致腹瀉或便秘,或有周期性排血;泌尿系病灶可有經期尿頻尿急、排尿困難,或周期性血尿;盆腔外組織的異位內膜病灶還可致周期性疼痛、出血或塊物增大。
體征:
典型的盆腔內異癥在盆腔檢查時發現子宮多后傾固定并觸及觸痛性結節,在附件的一側或雙側捫及與子宮相連的囊性偏實不活動包塊,可有輕壓痛。
四、內異癥患者的健康教育
1 減輕焦慮,將疾病的本質、特點告知病人,讓其了解這是一種良性疾病,通過治療是可以緩解的。已婚未育者妊娠可緩解此病。已婚已育者可通過手術及藥物治療。告知患者此病治療療程較長,需積極配合及西藥治療出現的一些副作用。
2 告知患者經期應保持心情舒暢,減少劇烈的運動,腹痛劇烈時,應臥床休息。經期前后注意腹部保暖。
3 注意經期衛生,經期忌性生活、盆浴或游泳。避免月經期進行婦科檢查及婦科手術。
4 告知患者手術治療的重要性,根據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手術方式。
5 注意飲食調護:飲食宜以清淡富營養而易消化的食物為主,多食新鮮的蔬菜、水果等,忌生冷、辛辣、煎炸、肥厚刺激之品。
五、子宮內膜異位癥如何預防?
1 經期注意調整自己的情緒,保持樂觀開朗的心態。
2 經期注意自身保暖,避免感寒著涼。
3 月經期間,禁止一切劇烈體育運動及重體力勞動。
4 月經期禁性生活,注意經期
5 盡量少做人工流產和刮宮,做好計劃生育。
六、子宮內膜異位癥有哪些危害?
1不孕:約有40%左右內異癥患者伴有不孕,在不明原因不孕患者中,約70-80%伴內異癥。
2 子宮內膜異位性痛經:內異癥的臨床特征為漸進性痛經,多為繼發性。即患者訴以往月經來潮時并無疼痛,而從某一個時期開始出現痛經,可發生在月經前、月經及月經后。
3 直腸刺激癥狀:進行性加劇的周期性直腸刺激癥狀罕見于其他婦科疾病,對診斷本病有重要價值。表現為直腸、肛門、外陰部墜脹、墜痛、里急后重感和大便次數增多。當病變逐漸加重時,癥狀日趨明顯,而經后癥狀消失。
4 子宮內膜異位性的月經不調:內異癥患者常有月經周期縮短、經量增多或經期延長等現象。
5 性交疼痛:當存在于陰道穹窿部異位子宮內膜結節、直腸凹陷結節或粘連,或卵巢粘連在盆底時,均可產生性交痛。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