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意大利研究人員報道,與接受藥物治療的房顫(AF)病人相比,行肺靜脈消融術者存活時間更長、發病更少,而且生存質量更高。
意大利米蘭San Raffaele大學的Carlo Pappone博士指出,該研究結果為進行隨機化實驗來檢驗消融治療房顫的更廣泛應用“鋪平了道路”。
研究人員選取1171例有癥狀的AF病人進行非隨機化研究,其中是否進行肺靜脈消融術或接受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由病人決定或根據電生理學家對每例病人的判斷。
結果發現,消融術治療的病人較藥物治療者明顯存活時間延長(p<0.001)。實際上,在消融術后,AF病人預期存活時間與健康的、性別和年齡匹配的對照人群相似。
研究人員指出,與藥物治療相比,消融術分別與各種原因死亡危險性下降54%、心臟有關的發病率下降55%和AF復發率下降70%相關。
在治療后1年內,只有消融術后病人出現明顯改善的生活質量(p = 0.004)。第6個月時,這些病人達到了正常人群的生活質量水平。
Kenneth A.Ellenbogen博士在相關評論中指出,該研究是一項標志性研究,解決了哪些病人應該接受AF的導管消融術和在許多病人中如何成為治療性手段,并且改善生活質量甚至生存率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