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男科 | ![]() |
泌尿外科 | ![]() |
婦科 產科 | ![]() |
不孕不育 | ![]() |
兒科 | ![]() |
骨科 | ![]() |
肛腸 | ![]() |
耳鼻喉 | ![]() |
眼科 | ![]() |
口腔 | ![]() |
皮膚病 | ![]() |
性病 | ![]() |
肝病 | ![]() |
心血管 | ![]() |
常見疾病: 感冒 肺結核 前列腺炎 頸椎病 便秘 痔瘡 乙肝 脂肪肝 高血壓 冠心病 中風 糖尿病 痛風 老年癡呆 癲癇 陰道炎 乳腺增生 無痛人流 牛皮癬 白癜風 淋病 腫瘤 |
抗瘧疾藥除了治療作用外,還有預防作用。應用抗瘧疾藥就必須了解瘧原蟲的發育生長過程,因為其過程與藥物作用密切相關,也只有如此,才能做到合理使用,收到最好的療效。
瘧原蟲進入人體后分為紅細胞前期、紅細胞外期、紅細胞內期、配子體各階段。各種抗瘧疾藥物就是通過影響其不同發育階段而發揮其效果。
1.紅細胞前期:瘧原蟲破壞肝細胞,在進入紅細胞前,立即應用對此期有效的乙胺嘧啶,即有預防作用。
2.紅細胞外期:大量潛隱子(瘧原蟲發育的一個階段)除進入紅細胞外,一部分還侵入其他肝細胞,繼續增殖分裂,稱為紅細胞外期,一旦機體抵抗力下降,即進入紅細胞內導致復發。對此期有效的藥物是伯氨喹等,可防止復發。
3.紅細胞內期:潛隱子發育成滋養體,再變為裂殖體,這個過程都在紅細胞內進行,大量裂殖體破壞紅細胞就引起瘧疾的臨床癥狀發作。能控制癥狀、殺滅裂殖體的藥物是氯喹等。
4.配子體:紅細胞內期的部分裂殖子分化成雌、雄配子體,當蚊子叮咬病人體吸血時,即進入蚊體內進行有性生殖,成為瘧疾的傳播、流行的根源。伯氨喹對配子體有強大的殺滅作用,可以防止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