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男科 | ![]() |
泌尿外科 | ![]() |
婦科 產科 | ![]() |
不孕不育 | ![]() |
兒科 | ![]() |
骨科 | ![]() |
肛腸 | ![]() |
耳鼻喉 | ![]() |
眼科 | ![]() |
口腔 | ![]() |
皮膚病 | ![]() |
性病 | ![]() |
肝病 | ![]() |
心血管 | ![]() |
常見疾病: 感冒 肺結核 前列腺炎 頸椎病 便秘 痔瘡 乙肝 脂肪肝 高血壓 冠心病 中風 糖尿病 痛風 老年癡呆 癲癇 陰道炎 乳腺增生 無痛人流 牛皮癬 白癜風 淋病 腫瘤 |
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承擔了抑制藥價虛高的歷史使命,如何讓基本藥物落實到處方,成為關鍵中的關鍵。
這方面,既需要建立健全保障基本藥物施行的一系列配套措施,使其生產、供應、使用、定價、報銷等環節得到制度的保駕護航;還要破除“以藥養醫”的體制機制障礙。
以上這些工作,我國的醫改方案及其配套制度都已明確。
然而,用好基本藥物,僅有這些還不夠,還需要你和我的努力。
努力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改變“唯貴藥為好”的用藥心態;二是改變盲目就醫的習慣,具備一些醫藥學常識;三是樹立基本藥物優先原則。
在我們當中,有不少人一生病就喜歡上大醫院開進口藥、“特效藥”,他們認為貴藥一定療效好、見效快。這種用藥心態導致藥費被人為推高。其實,我國一些經典老藥不僅療效確切,而且價格低廉,完全的市場競爭把價格里的“水分”擠干了。很多進口藥、“特效藥”因為剛進入市場,研發、流通等成本過高,導致價格昂貴,但功效不見得就比經典老藥強。而且因為剛進入市場,缺少長期的臨床證明,一些副作用未能顯現出來,隱藏不少風險。
“唯貴藥為好”的現象也與一些醫德不良的醫生誤導有關,因此,廣大患者還需要具備一些醫藥學常識,了解常見病簡單治療規律、用藥常識等。比如一般的感冒發燒,不需要馬上跑到大醫院,開頭孢四代抗生素,然后擠在輸液室里輸幾天點滴。一般來說,60%的發燒不能使用抗生素,亂用抗生素反而造成病情延誤、病情轉化、抵抗力下降等綜合問題增加,最后甚至會惡化病情。很多患者都有這樣的經歷:從小就有的小毛病,長大后用同樣的藥根本不奏效。這就是亂用藥物、盲目“求貴”的典型案例。這些簡單用藥常識在不少國家幾乎人人皆知,在我國由于多種原因,不少普通民眾還知之甚少。
翻看基本藥物目錄,我們會發現不少藥物都是經典老藥,非常好用,如保濟丸、藿香正氣水、板藍根、紅霉素軟膏等等,應付80%的常見病足矣。作為患者,我們樹立基本藥物優先的原則,將有利于減輕藥費負擔。為此,我們有必要改變喜歡往大醫院跑的就醫習慣,先往基層醫院看病,再根據全科醫生的指點到大醫院就診。這種科學的“正三角形”醫療模式有利于基本藥物的使用。
有人擔心,即使我們配合了,醫生開“大處方”開習慣了怎么辦?隨著醫改的深入,醫院不需要“以藥養醫”,醫生不需要靠藥品獲得收入,即將推行的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也將對診療過程進行全程監督,規范用藥管理,相信“大處方”銷聲匿跡之日不遠矣。
其實,你我都出點力,改變用藥心態,買到真正擠干“水分”的藥,不也正符合你我的需求嗎?
相關閱讀 | |
沒有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