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男科 | ![]() |
泌尿外科 | ![]() |
婦科 產科 | ![]() |
不孕不育 | ![]() |
兒科 | ![]() |
骨科 | ![]() |
肛腸 | ![]() |
耳鼻喉 | ![]() |
眼科 | ![]() |
口腔 | ![]() |
皮膚病 | ![]() |
性病 | ![]() |
肝病 | ![]() |
心血管 | ![]() |
常見疾病: 感冒 肺結核 前列腺炎 頸椎病 便秘 痔瘡 乙肝 脂肪肝 高血壓 冠心病 中風 糖尿病 痛風 老年癡呆 癲癇 陰道炎 乳腺增生 無痛人流 牛皮癬 白癜風 淋病 腫瘤 |
現在家庭自購藥品服用的現象逐漸增多,許多家庭都有儲備的“小藥箱”。但由于對兒童的病情判斷不準確,盲目用藥,掩蓋病情,延誤治療等現象屢屢發生。昨天,記者采訪了上海市同濟醫院兒科主任謝曉恬教授。
謝教授告訴記者,目前,家長們對兒童用藥普遍存在以下幾大誤區:
一、預防性用藥。家長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成長,個別家長過于相信廣告宣傳和藥品價格優惠的誤導,盲目給孩子服用藥物以作預防。實際上,迄今為止市場上還沒有任何確切的可以提高免疫力的預防藥物,盲目服用藥物預防孩子的疾病對孩子的免疫系統也未必是一件好事。對于兩歲以內的孩子來說,每一次生病對于孩子免疫能力的提高都是一個促進。
二、擅自用抗生素。有的家長發現孩子感冒發燒,便盲目使用抗生素,這樣不但會耽誤病情,還會產生使用劑量少于正常用量令孩子體內產生耐藥菌株的情況。這樣勢必加大下一次治療的用藥量。
三、濫用退燒藥。由于家長缺乏醫藥常識,兒童發燒時,便隨意服用退燒藥。實際上,當孩子發燒的溫度不高時,用退燒藥是不恰當的。謝教授說,適當的體溫升高其實可以起到殺菌的作用,小孩子肛門量表在38.5℃以下就沒有必要退燒。
四、亂用止瀉藥。兒童腹瀉發病率較高,治療應根據脫水、電解質紊亂程度適當給予液體療法、飲食療法及控制感染等措施。現階段發生秋季腹瀉的孩子很多,家長一定要帶著孩子到醫院確診孩子的腹瀉屬于哪一種。
五、使用成人藥物。有些家長會給患兒吃一些成人用的抗生素藥、感冒通之類,雖然劑量減半,但這也是不妥的。
六、隨意改變藥物劑型。有的家長常把成人用的膠囊內容物倒出來喂兒童,或把針劑改為口服液,給患兒服用。這樣隨意改變藥物原有的劑型,減弱了藥物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