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男科 | ![]() |
泌尿外科 | ![]() |
婦科 產科 | ![]() |
不孕不育 | ![]() |
兒科 | ![]() |
骨科 | ![]() |
肛腸 | ![]() |
耳鼻喉 | ![]() |
眼科 | ![]() |
口腔 | ![]() |
皮膚病 | ![]() |
性病 | ![]() |
肝病 | ![]() |
心血管 | ![]() |
常見疾病: 感冒 肺結核 前列腺炎 頸椎病 便秘 痔瘡 乙肝 脂肪肝 高血壓 冠心病 中風 糖尿病 痛風 老年癡呆 癲癇 陰道炎 乳腺增生 無痛人流 牛皮癬 白癜風 淋病 腫瘤 |
[摘要] 不孕癥患者中除了少數是由于生殖系統發育畸形而不能生育以外,絕大多數是由于疾病因素、心理因素或健康知識匱乏所致,后者是可以通過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和健康指導來實現生育的,加強對不育癥患者的健康教育,是生殖醫學中的一大重要內容。
[關鍵詞] 不孕不育癥;健康教育
不育癥是指婚后同居2年、有正常的性生活,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措施而不能生育者。在不育癥患者中,男性因素占8%~22%,女性因素占25%~37%,雙方因素為21%~38%[1]。不育癥雖不是致命性疾病,但卻是造成個人痛苦、夫妻感情不和、家庭矛盾的一個重要的醫學和社會問題。
1 女性受孕的條件
(1)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的功能正常,有正常的排卵和健全的黃體功能;(2)女性生殖道全部暢通,有正常的性生活,正常成熟的精子能穿過女性生殖道到達輸卵管壺腹部;(3)輸卵管功能良好,可拾撿卵子,使之進入輸卵管,并在壺腹部跟精子相遇、受精,受精卵能移行至子宮腔;(4)子宮內膜有充分同步的分泌期改變,受精卵在子宮著床[2]。
2 男性生育的條件
(1)具有正常的下丘腦、垂體、睪丸及其平衡調節的下丘腦釋放激素,促性腺激素和睪丸激素;(2)具有正常的精子成熟儲存及輸出通道。(3)具有血液供給和神經支配的正常的外生殖器。(4)具有正常的附屬生殖器,這些附屬腺的分泌液與精子構成精液[2]。以上條件之一發生異常,均可引起不孕不育。
3 不良的生活習慣對生殖健康的影響
生活中影響男性生殖健康的因素有很多,如長期穿緊身牛仔褲,牛仔褲壓迫男性生殖器官,影響睪丸的正常發育,或因不透氣、不散熱而不利于精子的生存;久騎賽車,賽車車把低于車座、重心前傾,會陰部的睪丸、前列腺緊貼在座墊上,受到長時間擠壓后會缺血、水腫、發炎,影響精子的生成以及前列腺液和精液的正常分泌;洗澡溫度過高,精子必須在34 ℃~35 ℃的恒溫環境中才能正常發育,洗澡時溫度過高,尤其是洗桑拿浴,很不利于精子的生存生長,造成死精過多或活力下降;長期吸入過多的廚房油煙,能使細胞發生突變,破壞生殖細胞;睡眠不足、吸煙酗酒、長時間駕駛車輛、長期喜歡吃咸魚臘肉等腌制的食品;新裝修的居室通風時間不夠、用藥不當都會給男子的生殖系統帶來一定的危害。
生活中影響女性生殖健康的因素包括:嗜煙成癮,煙草中含有一種引發卵巢衰竭的毒素,過多吸煙有不育以及過早絕經的危險,工作壓力過大引起的月經不調,過度減肥引起的月經紊亂,多次人工流產,不潔的性生活引起的輸卵管堵塞,睡眠不足、酗酒、生活沒有規律等。
4 飲食和性生活健康指導
(1)不育夫婦不可偏食,應多吃富含蛋白質,Vit A、D、C、E、鋅、硒的食物,如魚、牡蠣、肝臟、大豆、糙米等,少吃咸魚臘肉等腌制食品,不可過度肥胖或過度消瘦。(2)性生活習慣也是影響生育的一個重要因素,經期性生活可刺激機體產生抗精子抗體,引起免疫性不孕,性生活過頻可致使精液稀薄,精子數量過少,直接影響受精;掌握性生活時機,在排卵期(下次月經周期前14天左右)過性生活,達到性高潮,會增加受孕的機會。
5 心理健康知識及護理措施
不育癥患者的心理特點與其他疾病的心理不同,表現為焦慮、孤獨、內疚、失望、失落、苦悶、傷心、抑郁等,醫護人員應勸慰不孕不育癥雙方消除顧忌,男女雙方詳細全面檢查身體,及時發現不育原因,接受規范治療。樹立正確健康的生育觀。對于相關知識缺乏的患者,以簡單、通俗、易懂語言向患者講解各種檢查的過程、時間、目的、費用和臨床意義、配合各種檢查和治療。
保護患者的隱私,不孕不育患者存在的基本病因會使夫婦雙方在社會生活中失去尊嚴的感覺,變得特別敏感,害怕別人以此取笑自己,或害怕配偶得知不育的原因后影響感情,醫護人員應保護他們的隱私,取得患者的信任,以便更好地開展診療工作。
醫護人員應切身感受患者的痛苦、同情,理解患者,與患者進行友好、和睦、深入的交流,協助患者減輕心理壓力,建立和諧、融洽的護患關系,指導不育癥夫婦,改變生活態度,轉移生活重心,減輕對妊娠的注意力,使患者在最佳狀態下主動接受治療,從而增強治療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