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男科 | ![]() |
泌尿外科 | ![]() |
婦科 產科 | ![]() |
不孕不育 | ![]() |
兒科 | ![]() |
骨科 | ![]() |
肛腸 | ![]() |
耳鼻喉 | ![]() |
眼科 | ![]() |
口腔 | ![]() |
皮膚病 | ![]() |
性病 | ![]() |
肝病 | ![]() |
心血管 | ![]() |
常見疾病: 感冒 肺結核 前列腺炎 頸椎病 便秘 痔瘡 乙肝 脂肪肝 高血壓 冠心病 中風 糖尿病 痛風 老年癡呆 癲癇 陰道炎 乳腺增生 無痛人流 牛皮癬 白癜風 淋病 腫瘤 |
[摘要] 在門診接診工作中,根據不同年齡階段患者心理特點,給予人性化護理服務,注意護患溝通技巧,使門診服務內容得到充實,護理人員服務態度明顯改善,患者對門診護理服務滿意度也不斷提升,護理服務質量也明顯提高。
[關鍵詞] 門診護理;接診工作;人性化護理
我院是一所綜合性二級甲等醫院,有病床302張''年門診患者22萬人次左右''工作量大''業務繁忙。門診服務站作為醫院服務窗口,是患者就診的第一站,負責接診、分診、導診、咨詢、查詢、護送患者檢查、入院、健康宣教等工作,在醫院護理工作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做好接診工作,是直接影響患者順利治療以及提高對醫院服務滿意度的關鍵''對促進患者與醫務人員之間的良好關系至關重要。工作中,不斷汲取新的服務理念,根據不同年齡層患者的心理特征,轉變服務意識,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注重患者心理感受,給予患者人性化的接診護理服務,并注重護患溝通技巧,使門診的護理工作質量不斷提高,贏得了廣大患者的贊譽。
1 掌握不同年齡患者在門診就醫的心理特點
來門診就診的人群多,年齡、性別、性格、文化、社會經驗、對待疾病的態度各不相同。一般門診患者具有自尊、安全、焦慮、疑病、擇優等心理特點。在短時間內建立信任是做好門診接診工作的基礎,而掌握患者的心理則是門診接診工作的關鍵。根據不同的患者特點,接診護士運用不同地接診方式來滿足不同患者的需求,讓患者能以樂觀、開朗的態度對待疾病,理解、信任護士,從而樹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
1.1 接診患兒的特點 與患兒交往,護士需適時調整詢問和解釋的方式,結合兒童的注意力不集中、易被外界事物吸引、易受鼓勵和激勵等生理特點。面帶微笑,聲音柔和,親熱地稱呼孩子的名字等,能迅速地建立親切感與信任感,交談時語言要體現平等、符合孩子年齡要求,有針對性地消除他們的疑慮、恐懼心理,使患兒積極配合診療工作。
1.2 接診青少年患者的特點 青少年處于身體發育特殊階段,具有敏感、脆弱的心理特點,在接診青少年時,應用適宜他們心理特點的談話方式,說出他們易于接納的語言,交談時必須建立一種平等和諧的關系,話題要活潑,適應年輕人特點,用關心體貼及商量的口吻交談,以取得他們的信任,交談中要注意體態語的運用,讓青少年患者感到被重視,而樂于真實地反映病情。
1.3 接診老年患者的特點 老年人組織器官衰老,功能退化,感覺遲鈍,不僅反映在生理方面,也反映在心理方面,如老人一般具有疑老、自尊、返童、懷舊等心理特點,由于老年人在生病后具有特殊的心理變化,希望被重視,被接納,因而接診護士在與老年患者交談時,既要注意老年患者的一般生理特點,也要注意老年患者的心理特點,講究談話藝術,給予他們高度關心,耐心傾聽他們的訴說,認真對待老人主訴并表示理解、關心和同情,盡可能地滿足他們的生理和心理需要,使老年人產生安全感、舒適感和信任感,從而使他們能順利地服從各項診療安排。
2 人性化護理服務在接診工作中的應用
2.1 主動迎接,熱情問候 患者初到醫院,由于對病情不明確,對環境不熟悉,大多會產生緊張、焦慮、不安等情緒,當他們懷著這種心情來到導診臺掛號時,護士應主動起身迎接并親切微笑地對患者說:“您好,請坐,請問你是哪里不舒服?”等禮貌用語,主動詢問患者病情,介紹相關疾病知識和經治醫生情況,這一聲聲的問候會減少患者及家屬初來醫院的茫然,使其倍感親切、溫暖、自然,增加對護理人員的信任。
2.2 主動向患者介紹醫院相關專科建設 利用為患者測量體溫、血壓的間隙,耐心向患者及家屬介紹醫院相關就診程序,例如候診制度、掛號制度、門診環境等,幾句簡短的介紹能使患者感受到被尊重和關懷,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和緊張情緒,縮短了護患之間的距離。最后,為患者測量生命體征并在門診病歷上認真記錄,將患者引領到相關科室,并向醫生簡要介紹患者情況,離開前對患者囑咐“您還需要我幫助請到導診臺”、“很高興能為您服務”等話語,讓患者明白有困難時到哪里尋求幫助。
2.3 實行入院首診負責制 認真執行首診負責制,為患者節省了盲目尋找科室的時間,是門診導診接診工作改革的重要措施,也是體現人文關懷的重要一步。遇到不熟悉環境的患者或外地前來就醫的患者,由首診護士為其聯系床位,辦完入院手續后送入病房,遇年老體弱及行動不便的患者,主動上前攙扶并用輪椅將其送入病房;對急癥及危重患者一邊電話通知科室做好準備,一邊立即用輪椅或平車將其送入病房,與病房護士交接患者情況,并通知醫生及時處理。用細心、愛心給予患者體貼入微的照顧,讓患者感到安全、放心、滿意。
3 護患溝通的技巧
3.1 語言溝通 溝通首先就是語言的交流,護理工作的對象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人,現代護理模式要求護士運用心理學、社會學有關知識對患者實施全方位的護理,其中,語言的作用就越發顯得重要[1]。誠懇體貼的語言能使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反之,則可成為導致疾病發作或加重的因素,因此,護士應培養良好的語言修養,提高交流技巧。
3.2 儀容儀表 護士的儀表是增強護患溝通的一個重要環節,一位面帶微笑,著裝整潔、莊重大方、精神煥發、情緒樂觀、氣質優雅的護士,會給患者一種親切、安全和信任的感覺。因此,需要認真學習實施護理人員的語言和行為規范,要求每位護士都面帶微笑,著裝整潔地接待每一位患者和家屬,并在實際工作中加以質量監控,實現有內涵、有質量的微笑服務。
3.3 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患者進入門診,護士要對患者文明禮貌迎接,切忌生、冷、硬、頂等惡劣態度,要使患者感到被尊重。交談中應十分注意言辭用語,為患者保守有關秘密,護士用自己的愛心、體貼的話語去理解患者內心的痛苦和需要。同時,根據不同的患者選用不同的方式進行交流。例如,對老年患者多用體貼、尊重的語言;對中青年患者多用鼓勵、安慰的語言,對婦女兒童多用貼心的語言等,同時還應耐心地回答患者及家屬的提問,做到有問必答。
3.4 開展健康教育園地,促進護患溝通與信任 門診人流量大,候診人群多,利用展板、電子宣傳欄、院報、健康教育處方、授課答疑等多種形式開展健康教育。根據疾病種類,不同季節流行病等情況舉辦糖尿病患者之家、腫瘤患者之家、高血壓患者之家等聯誼活動,通過傳授健康知識、解疑答惑、免費測量血壓登記在冊等便民措施,促進了護患溝通與信任。患者及家屬學到了有效地自我防護知識,降低了疾病加重的危險因素,使他們樂于和護士溝通,并認真地按護士的指導用藥、鍛煉、復診等。
在醫院改革工作中,將人性化護理運用于接診工作程序中,隨著服務內容的不斷充實,服務態度的不斷改善,患者對門診導診護理服務的滿意度也不斷提升,護理服務質量也明顯提高[1]。同時,實踐使我們進一步認識到,服務質量是贏得患者信任的核心,只有不斷地開拓創新,不斷改進服務方式,堅持以人為本,體現人性化服務才能使醫院在激烈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