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男科 | ![]() |
泌尿外科 | ![]() |
婦科 產科 | ![]() |
不孕不育 | ![]() |
兒科 | ![]() |
骨科 | ![]() |
肛腸 | ![]() |
耳鼻喉 | ![]() |
眼科 | ![]() |
口腔 | ![]() |
皮膚病 | ![]() |
性病 | ![]() |
肝病 | ![]() |
心血管 | ![]() |
常見疾病: 感冒 肺結核 前列腺炎 頸椎病 便秘 痔瘡 乙肝 脂肪肝 高血壓 冠心病 中風 糖尿病 痛風 老年癡呆 癲癇 陰道炎 乳腺增生 無痛人流 牛皮癬 白癜風 淋病 腫瘤 |
【摘要】 隨著醫學護理模式的轉變,逐漸走向了以人為本、以病人為中心的護理模式。手術室作為一個特殊的場所,其護理已不再局限于手術臺上的操作與配合,而是包括了整體護理在內的、更為復雜的創造性勞動。手術是一種治療手段,不論手術的大小,對患者來說,其生理、心理上都會受到重大打擊。加之角色、環境的轉變,均會引起患者的情緒變化。而通過術前訪視、術中護理及術后隨訪,給予患者必要的心理支持及健康指導,使患者以最佳的身心狀態接受手術,提高其手術適應能力和配合能力,降低焦慮值。故應加強心理護理,以確保手術的成功,術后能盡早康復出院。
【關鍵詞】 手術室;整體護理
我院手術室2004年1月~2005年1月共進行了289例擇期手術的患者的整體護理,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統計顯示,患者的焦慮值及心理負擔在護理前后有了顯著的變化,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見表1。
表1 289例患者的一般資料(略)
2 護理方法
2.1 術前訪視
2.1.1 訪視時間與內容 術前1天,巡回護士避開治療、用餐時間前往病區護士站查看病歷。了解患者的一般情況,如性別、年齡、職業、文化程度、家族史及過敏史等。然后到病房確認患者并與之交談,同時發放術前訪視單,主動自我介紹,然后再向患者介紹手術室的條件、環境、樓層、手術時體位、手術時麻醉方法、使用約束帶的目的、手術大概過程及所需的時間、手術的必要性及必要準備,告知患者整個手術過程中有巡回護士和麻醉師在其旁邊看守,負責其生命安全[1]。了解患者對手術的認識程度,指導術前的注意事項,如個人衛生及皮膚準備的重要性以及為確保患者財產和麻醉安全,進手術室前須除去飾品、手套、假發等,術前要更換干凈的病員服、手術帽等。主動了解并耐心回答患者目前最關心、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如恐懼、焦慮、手術體位、手術難度、麻醉效果等,并給予激勵性語言,盡量避免談及死亡意外等,以免加重患者的心理負擔。并且還要鼓勵和允許患者說出自己的感受以及對術后疾病恢復的擔心和焦慮。幫助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以愉快的心情配合醫護人員做好手術。家屬如有疑問,也應向家屬解釋清楚。訪視時間不宜過長,以10min為宜,避免引起患者的緊張和疲勞感。必要時,可介紹患者結識同類手術康復者,通過現身說法[2],減輕患者焦慮并教會患者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等。
2.1.2 訪視時注意事項 訪視時護士應著裝整潔,儀態端正,話語親切,態度和藹[3],根據患者的年齡和文化程度選用親切的稱謂。訪視過程要重點詳細介紹需要患者配合及注意的事項,向患者解釋禁食禁飲的目的是為了保證呼吸道不受誤吸及窒息威脅[1]。在交流過程中要以文明、通俗、大眾化的語言與患者交流,同時要觀其行、聽其言。通過積極、暗示、支持性語言,取得患者的信任,使患者得到身心兩方面的護理。訪視結束后向患者告別,并祝患者早日康復。
2.2 術中護理
2.2.1 護理內容與方法 由于術前1天護患之間已有一定的了解,術日巡回護士根據了解的病情選擇患者的入室方式。到達病房后,再次進行必要的核對,了解患者術前晚的飲食和睡眠情況。由于患者看到的是一位術前1天曾與其交流、接觸過的熱情關心的護士前來迎接自己,心理上放松了許多。入室后,協助病員躺在手術床上,固定好約束帶再進行必要的治療護理,如輸液等。其中要注意患者的體位、冷暖,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暴露部位及暴露時間,盡量滿足患者自尊的需要。對于非全麻手術的患者,在行麻醉穿刺及術中出現臟器牽拉等疼痛感受時,應盡量在發生前告訴患者,并給予一定的解釋,使患者有心理準備[4](說話時態度要隨和)。情況許可時,可握住患者的手,同患者一起做深呼吸,緩解其心理壓力(緊張、疼痛心理)。術中,患者往往會把巡回護士當成自己的熟人甚至親人,一有不適,首先告訴護士,其次才是麻醉師、醫生,所以護士要隨時注意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
2.2.2 術中護理注意事項 入室后,護理人員在說話與做事時,患者都在觀察注意,其醫護人員端莊的舉止,穩重的儀表,操作的敏捷、準確,會給患者帶來安全、可靠的感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患者驚恐不安的心理狀態。對術中患者提出的感受,要認真傾聽,并表示理解與同情。既達到彼此之間的情感交流,更要進行全方位的細心護理和關愛,使患者舒適、安心,從而協助手術順利進行,達到疾病康復的目的。手術完畢后擦凈皮膚切口周圍的血跡,為患者穿好衣褲(不要裸露出手術室)。由手術床移到平車上,動作宜慢而輕柔,防止牽拉傷口或引流管,避免引起低血壓,注意保暖,覆蓋毛毯[2]。將患者安全地送回病房,并準確無誤地與病房護士交接包括患者的安全、物品、生命體征及術中的特殊情況,以利于手術患者的護理,其次是對患者親人的安慰和認可。器械護士在臺上要及時、準確、穩妥地傳遞器械,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
2.3 術后隨訪 一般于手術后第2天進行(同時訪視次日的手術患者),有利于評估術中的護理效果。先到護士站查看病歷并與責任護士交談,了解一般情況后再到病房訪視患者,詢問患者的感覺,對患者提出的問題給予解答,告知患者傷口的疼痛是必然的、暫時的以及留置管道的意義。根據病情鼓勵患者進行早期活動和功能鍛煉,并進行一些必要的衛生宣教,如如何防止并發癥,以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促進機體健康[2]。另外鼓勵患者及家屬提出護理中的缺陷,以評價護理程序實效的效果,同時統計、評估護理效果。針對缺陷,制定措施,加以改進,做好手術室的整體護理,不斷地提高護理質量,加快手術室患者整體護理的推進。
3 結果
289例患者對護理人員的工作非常滿意。見表2。
表2 289例患者護理前后對照表 (略)
4 體會
整體護理運用于手術室有利于手術室護理工作從單純的手術配合向系統化、整體化方向發展,有利于體現護士的自我價值[5]。通過對患者進行術前訪視、術中護理及術后隨訪,一方面可使護士認識到手術護理已不再是簡單的操作配合而是對患者生理心理的全面護理,真正理解整體護理的含義,使手術室護理工作更貼近于患者[5],滿足患者手術護理知情權,減少護理糾紛,提高護理質量;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手術室的管理和手術配合,讓護士有知識缺乏感,使其不斷地提高自身的修養,充實自己,主動去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心理狀態,將醫學、心理學及社會知識綜合運用于手術室的護理實踐中,以此來理解患者術前、術中的焦慮和恐懼,減輕患者心理負擔,豐富患者的健康知識,避免以往有些患者入室由于過分緊張而使血壓、心率增高,導致手術無法進行的情況。護理中要重點針對患者對麻醉、手術的不了解及因對手術結果的擔憂、怕痛、怕出血以及環境的改變而產生的焦慮和恐懼,進行整體護理,這不僅是滿足患者的需要,更是適應國際化護理的需要。我院自開展了手術室的整體護理以來,患者在術中大多能安靜、順利地渡過圍手術期,受到了患者及家屬的高度贊揚,其護理質量也有了一個質的飛躍。
【參考文獻】
1 劉正良,彭望香.手術室護理管理.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98-105.
2 成翼娟.整體護理實踐.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80-81.
3 袁小蘭,李紅霞,李瑩,等.手術病人整體護理的初探與體會.護士進修雜志,2004,6(11):560-561.
4 劉蘇君,魏革.手術室護理學.北京:人民軍區出版社,2002,155-156.
5 張翠.整體護理在手術室帶教的應用.醫學文選,2005,24(2):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