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男科 | ![]() |
泌尿外科 | ![]() |
婦科 產科 | ![]() |
不孕不育 | ![]() |
兒科 | ![]() |
骨科 | ![]() |
肛腸 | ![]() |
耳鼻喉 | ![]() |
眼科 | ![]() |
口腔 | ![]() |
皮膚病 | ![]() |
性病 | ![]() |
肝病 | ![]() |
心血管 | ![]() |
常見疾病: 感冒 肺結核 前列腺炎 頸椎病 便秘 痔瘡 乙肝 脂肪肝 高血壓 冠心病 中風 糖尿病 痛風 老年癡呆 癲癇 陰道炎 乳腺增生 無痛人流 牛皮癬 白癜風 淋病 腫瘤 |
1 肺心病患者的心理狀態
1.1 由于疾病遷延不愈、反復發作,使病人產生恐懼、疑慮、煩惱、渴求等種種心理反應。產生的原因主要來自本身疾病,有時是工作忙而造成的緊張氣氛,一時不能徹底解除病痛而引起的焦慮與恐懼心理。占病人總數的70%。
1.2 多疑和敏感:多疑有2種情況,一種是不相信自己患的病,另一種則認為自己的病情比醫生說得更嚴重,此心理多在發作緩解后出現,別人在低聲說話,自認為是在議論自己或隱瞞自己的病情等。約占30%。
1.3 行為退化或角色過度(即依賴心理增強),老年患者較明顯,往往由于疾病發作、病情危重、生死難測,患者完全處于被動狀態,缺乏主見和信心,要求更多的關心和同情,并且事事都依賴別人去做。約占60%。
1.4 疑老心理:因該病多發于中老年人,他們認為此時患病是否意味著衰老,疑老實質上是怕老,是心理上的衰老表現。
1.5 病人角色減退或缺如。對疾病滿不在乎即自持心理。他們在急性發作過后往往急于任意活動,不聽從指導,擅自增加活動量。
2 心理護理
2.1 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深入心理溝通。良好的護患關系本身就具有治療意義。多與病人交談,了解其心理狀態,以優良的態度、嫻熟的技術,贏得病人的信賴,使他們主動地配合治療和護理。
2.2 對患者要高度負責,處處為其著想,各種操作果斷、利索,如遇緊急情況要沉著、冷靜,言行上表示信心,絲毫不能流露出不利于病情的言語和表情。
2.3 要有把病人當親人的同情心。依賴心理增強的病人,急需得到親人照料與醫護人員的關懷,然而親人照料只能在病人心理上起一定的安慰作用,而醫護人員的關懷同情,卻可減輕或消除痛苦。為其歡樂而高興,為其痛苦而憂愁,為其懷戀而追思。
2.4 對有自持心理的病人,應加強健康教育,提高他們對疾病的認識,更好地發揮病人對治療的主觀積極性。
2.5 發現病人角色減退或缺如時,則耐心向病人說明逐漸增加活動量的重要性,以爭取病人合作,保證他們安全與順利康復。發現行為減退或角色過度時,則恰當地向其介紹病情,鼓勵其循序漸進地活動,并講明不活動的危害。同時應言語親切、態度和藹,使其感到自己的活動是在護士的監護下進行的,絕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