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男科 | ![]() |
泌尿外科 | ![]() |
婦科 產科 | ![]() |
不孕不育 | ![]() |
兒科 | ![]() |
骨科 | ![]() |
肛腸 | ![]() |
耳鼻喉 | ![]() |
眼科 | ![]() |
口腔 | ![]() |
皮膚病 | ![]() |
性病 | ![]() |
肝病 | ![]() |
心血管 | ![]() |
常見疾病: 感冒 肺結核 前列腺炎 頸椎病 便秘 痔瘡 乙肝 脂肪肝 高血壓 冠心病 中風 糖尿病 痛風 老年癡呆 癲癇 陰道炎 乳腺增生 無痛人流 牛皮癬 白癜風 淋病 腫瘤 |
目前,乳腺癌發病日趨年輕化,30歲為多發,40~45歲達高峰。
手術切除乳房,給女同胞帶來極大的精神負擔,而術后化療所引發的一系列副反應,尤其是對周圍靜脈的損傷,更是造成病人恐懼心理。為此,哈醫大附屬腫瘤醫院綜合一病房護士長王紅麗說,如何保護乳癌病人的周圍靜脈,是腫瘤專科護士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王紅麗的臨床體會是,乳癌病人在手術前后,都必須禁止于患側輸注藥物。這是因為術前許多患者已有腋窩淋巴結轉移,腫大的淋巴結影響淋巴液回流,并可能壓迫腋動脈和靜脈,從而引起上肢青紫和
水腫。
王紅麗所在的病房曾收治一位右乳癌的女病人,術前在外科接受過輔助化療一周期,由于外科護士對化療藥物的認知較少,所以錯誤地在患側上肢部位進行了靜脈給藥,藥物為環磷酰胺800毫克,表阿霉素60毫克,當時患者腋下有一約3×4厘米大小的腫大淋巴結,嚴重地影響靜脈回流,結果使化療藥物長時間滯留于患肢前臂,導致化學性靜脈炎的發生,在穿刺局部形成寬2.5厘米、長20厘米的黑色靜脈條索狀閉塞,質地硬而紅腫并伴有劇痛,最后造成病人對化療的極度恐懼。
所以,王紅麗認為,護士操作時應讓患者身著寬松的外衣,上肢外展,盡量避開神經、血管和關節,選擇粗大、彈性好的血管,穿刺時一次成功且回血好,用鹽水快速加壓沖入,針尖處無軟硬度變化時方可注。注藥過程中隨時觀察穿刺部位有無腫脹,告之病人如有不適或疼痛,立即告訴護士。無論是靜脈推注或靜脈點滴,均應將化療藥物稀釋至要求的濃度,并在規定時間內用完,以減少對血管的不良刺激。如需長期化療,一般應由遠及近交替使用血管,保證受刺激的靜脈有足夠的恢復時間。此外,一旦出現靜脈炎,則應立即停止使用相關靜脈,給予硫酸鎂、雷夫奴爾濕敷或理療,但不可擠壓或按摩,并禁止熱敷。王紅麗由此指出,化療是個專業性非常強的業務,應該由具備化療專業知識的護士來操作。對于化療的乳癌患者,無論是術前、術后,責任護士都不應該視為單純的靜脈輸液,而需要有計劃、合理地使用并保護病人的周圍靜脈,充分考慮到每位乳癌患者具體病情,選擇合適的靜脈來進行輸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