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男科 | ![]() |
泌尿外科 | ![]() |
婦科 產科 | ![]() |
不孕不育 | ![]() |
兒科 | ![]() |
骨科 | ![]() |
肛腸 | ![]() |
耳鼻喉 | ![]() |
眼科 | ![]() |
口腔 | ![]() |
皮膚病 | ![]() |
性病 | ![]() |
肝病 | ![]() |
心血管 | ![]() |
常見疾病: 感冒 肺結核 前列腺炎 頸椎病 便秘 痔瘡 乙肝 脂肪肝 高血壓 冠心病 中風 糖尿病 痛風 老年癡呆 癲癇 陰道炎 乳腺增生 無痛人流 牛皮癬 白癜風 淋病 腫瘤 |
在醫院的工作環境中,改善醫護人員溝通交流是一個重要問題。而新的研究顯示,手術室與其他科室相比更需要這方面的幫助,因為這里的工作強度高、還存在更多的負面情緒等。研究員Rosenstein,非營利性醫療機構、VHA公司全國聯盟醫療總監和VHA公司人事關系主任Michell,在過去5年里,他們一直在研究醫院環境中的一些不良行為,這關系到病人的安全問題。
最近的調查重點對象是與手術相關的人員,調查包括244人,其中內科醫生82人,71名注冊護士,24位通過認證的注冊護士麻醉師,18名手術專家和在大都市學院的醫學中心49名其他成員。不良行為是指任何不當行為,包括對抗或沖突,辱罵毆打和性騷擾。他們還調查詢問受訪者這種行為對工作存在的影響。
研究結果顯示,不僅不良行為普遍存在,而且對病人的安全也有負面影響。事實上,94%的受訪者認為,不良行為造成了不必要的負面事件———危及病人安全或造成醫療失誤。大多數受訪者(68%)也表示,破壞行為會導致醫療質量的削弱,而有28%的人認為這種行為可以導致病人死亡。
在各科室中,外科醫生最有可能發生不良行為。調查中,75%的外科醫生、64%的內科醫生、59%的護士都認為不良行為確實存在。將近四分之一的護士(21%)透露他們曾經見過其他護士的不良行為;外科醫生的比例大致相同,即22%,承認見過其他醫生的不良行為。
Rosenstein承認他對這些研究結果并不感到意外,因為這是一個特別的工作人群,有著很大的壓力,而他們又缺乏有效的溝通。隨著負面影響的強度和頻率的增加,溝通對他們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不管引起這種行為的原因如何,Rosenstein和O'Daniel堅持認為不良的治療結果與破壞行為之間的關聯證明這一問題迫切地需要改善。他們建議采取11項措施以加強醫院手術室的工作人員與行政部門溝通,不僅在某個單位,而是在整個醫療系統范圍。
“首先,我們必須認識到它的存在,”Rosenstein說,“大多數人不想發生這種不良行為,但人們的行為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外界因素的影響,醫院為了聲譽和一些有責任的組織對此作出了積極的反應。”
研究人員說,他們的調查目的是讓醫院和相關部門意識到問題的存在并對這一問題著手解決。
Rosenstein認為在其他步驟中,解決手術室破壞行為的問題必須采取與手術室成員面對面的交流,并規范相關的方針政策以明確可接受的行為,還要改變工作程序、制定干預策略,并要進行集中交流以及合作團隊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