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男科 | ![]() |
泌尿外科 | ![]() |
婦科 產科 | ![]() |
不孕不育 | ![]() |
兒科 | ![]() |
骨科 | ![]() |
肛腸 | ![]() |
耳鼻喉 | ![]() |
眼科 | ![]() |
口腔 | ![]() |
皮膚病 | ![]() |
性病 | ![]() |
肝病 | ![]() |
心血管 | ![]() |
常見疾病: 感冒 肺結核 前列腺炎 頸椎病 便秘 痔瘡 乙肝 脂肪肝 高血壓 冠心病 中風 糖尿病 痛風 老年癡呆 癲癇 陰道炎 乳腺增生 無痛人流 牛皮癬 白癜風 淋病 腫瘤 |
記者了解到,去年以來,這家三甲醫院對從事臨床工作半年以上的一線醫務人員手衛生知識和情況進行了調查,通過ICU、呼吸科、腦外科、兒科等13個科室的醫務人員問卷調查和行為觀察,發現醫務人員手衛生的現狀并不理想。
調查發現,其中86.6%的人使用固體肥皂洗手,而肥皂盒底部易積水,相對于洗手液來說,更容易導致交叉感染。此外,由于沒有準備紙巾和干手設備,加上不愿使用共用毛巾,64.8%的醫務人員洗完手后只好自然晾干,還有21.8%選擇在白大褂上擦干,其中相當一部分來不及等手自然晾干就又開始干活。調查發現,醫務人員手衛生知識培訓率僅為55.1%,其手衛生知識正確率僅有20%~26%.
嚴格說起來,即使給病人量個血壓,醫生也應該及時洗手,然后才能給下一位病人進行診療,打針也是如此。有統計顯示,一般來說,在兩個小時內,醫務人員的洗手次數平均應為20次左右,但本次調查發現,他們洗手的實際次數只有5次左右,其平均洗手率只有22.24%.從平均洗手率來看,護士高于助理護士,臨時護士高于醫生。
小知識
正確的洗手方法:
打開水龍頭用流動水沖洗手部,使手腕、手掌和手指充分浸濕,取適量的肥皂或皂液,均勻涂抹至整個手掌、手背、手指、指縫,然后反復搓揉雙手及腕部,整個搓揉時間不應少于15秒。
醫務人員太忙沒時間洗手?
量個血壓也要洗手?記者走訪了市內幾家三甲醫院的保健中心,只見體檢者在外面排長隊,醫生一個接一個為患者測量血壓。“有時趕上幾個單位一起來體檢,一天就要給上百名患者量血壓,就算每次洗手只花1分鐘,加起來也要浪費1兩個鐘頭,根本做不到。”一位體檢醫生坦言。
記者在某市屬三甲醫院急診科看到,一上午的時間,護士們都忙得團團轉,一會兒打針,一會兒拔針,一會參與病人急救……“其實我們還是挺注意的,每個小時都要洗幾次手。但是稍稍碰碰病人就洗,這個確實有難度。”
除了沒有時間,醫院洗手設備不方便也是原因。記者了解到,廣州絕大多數醫院都沒有配置感應水龍頭和感應皂盒,很多科室都是一個水龍頭配塊肥皂,然后再加一塊公用擦手毛巾。“十幾個人反復用肥皂洗手,本身就容易出現交叉感染。
“更糟糕的是肥皂盒底部總是有積水,易成為病菌的孳生地。”一位護士長這樣告訴記者。毛巾其實都是擺設,就因為是公用的,大家都覺得不衛生,反而不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