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男科 | ![]() |
泌尿外科 | ![]() |
婦科 產科 | ![]() |
不孕不育 | ![]() |
兒科 | ![]() |
骨科 | ![]() |
肛腸 | ![]() |
耳鼻喉 | ![]() |
眼科 | ![]() |
口腔 | ![]() |
皮膚病 | ![]() |
性病 | ![]() |
肝病 | ![]() |
心血管 | ![]() |
常見疾病: 感冒 肺結核 前列腺炎 頸椎病 便秘 痔瘡 乙肝 脂肪肝 高血壓 冠心病 中風 糖尿病 痛風 老年癡呆 癲癇 陰道炎 乳腺增生 無痛人流 牛皮癬 白癜風 淋病 腫瘤 |
我從不覺得護理工作低人一等,只要用心,任何事你都可以把它做得很好;只要你用愛心去對待每一個人,你就會得到愛的回報。
王素珍,曾是一位普通的護士,她自己也沒有想到,自己內心里對患者那份真摯樸實的愛,竟引領她走上了一條“發明之路”。
上世紀80年代初,王素珍在蘭州軍區烏魯木齊總醫院門診部手術室做護士工作。那時,一個手術日她就要參與20多個人流手術。面對術中那些因痛楚而凄厲叫喊的婦女,她的心也像是被什么東西揪得很緊。愛心和同情心會煥發出一個人潛在的智慧,在不斷的實踐中,她摸索出了一種指壓耳穴減輕人流綜合征的方法,效果很不錯,但每次當她用手指按壓耳穴時,她就無法做別的工作,于是她又萌發了要制造一種儀器的想法,她為自己的這個想法激動不已。但不幸的是,她被診斷出患有乳腺癌,不得不停下工作,接受治療。組織上為了照顧她,將她調到門診換藥室工作。
盡管工作變動了,但王素珍一刻也沒有忘記那些因做人流手術而痛苦呻吟的婦女們,她決心完成她的發明。1989年,她不顧身體虛弱,申請又回到了手術室工作。她白天工作,晚上加班,就在這一年,“電子耳穴擴宮儀”終于問世。以后的三年里,王素珍為了讓她的“電子耳穴擴宮儀”能夠盡早地應用于臨床,付出了人們難以想象的辛勞。1991年整整一個冬季,她為了采集病例,奔波于烏市的各大醫院之間,每天吃了上頓沒下頓,孩子更是常常吃些涼菜涼飯,她也為此流過淚,但每當她看見醫院門口那些表情痛苦的患者時,她就又堅定了信心。1991年年底,王素珍終于為她的“電子耳穴擴宮儀”申請到了專利。接下來,她的發明開始為她帶來各類大獎:北京國際發明博覽會銀獎、亞太國際貿易博覽會銀獎、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全國首屆護理科技進步獎...
1995年,由于工作需要,王素珍開始從事護理管理工作。工作中,她很快發現了一些平時容易被人忽略的問題,比如,現有的治療車沒有明顯的區分有菌區和無菌區,容易造成院內感染;病房的床頭柜,容量太小,特別是到了冬季,有時放一件大衣就滿了,病人就常常把東西放在地上,既不衛生,病房也顯得很亂;現用的大單和被套,病人躺在床上,很容易松散,既不美觀,又耗費護士的精力。于是,多功能治療車、多功能床頭柜相繼問世,并引起了加拿大、美國、泰國等多個國家醫療衛生機構的關注。
王素珍的抽屜里放著國內外許多國家和地區向她發出的邀請函,其中一封邀請函的落款是首屆中德中西醫結合學術研討會。看著筆者疑惑的目光,王素珍回憶說,在她剛去換藥室工作的那年夏天,她遇到一個來自新疆托克遜縣的50多歲的農婦,她的手被魚刺扎了一下,已經發炎潰爛,深達指骨,鉆心地痛,她住在醫院招待所治療了一個月,都不見好轉,外科醫生建議她截指。一聽要截指,農婦便哭著找到了王素珍,王素珍很同情這位農婦,她想到了祖輩曾用過的一個方子--蟾蜍浸劑。農婦說,反正我的手快保不住了,你就大膽地給我試一試吧。王素珍連夜在家里配好了藥,并將自己的手劃了一個小口,先給自己涂上,第二天早晨,她看自己沒什么中毒癥狀,才提心吊膽地給農婦用上,不曾想,用藥的第二天,病人夜里就能夠睡踏實了,用到第七天,病人就全好了。后來王素珍又用這個方子給近50個患者治療了外傷合并感染,效果都非常好。王素珍是那種善于積累和總結的人,她那篇關于此藥的論文受到多方關注,所以第一屆中德中西醫結合研究會邀請她前去交流。她說其實她的這劑藥還在進一步的研究中,到了時機成熟的時候,她希望能批量生產出來應用于臨床。
談起護理工作,王素珍說,我從不覺得護理工作低人一等,只要用心,任何事你都可以把它做得很好;只要你用愛心去對待每一個人,你就會得到愛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