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男科 | ![]() |
泌尿外科 | ![]() |
婦科 產科 | ![]() |
不孕不育 | ![]() |
兒科 | ![]() |
骨科 | ![]() |
肛腸 | ![]() |
耳鼻喉 | ![]() |
眼科 | ![]() |
口腔 | ![]() |
皮膚病 | ![]() |
性病 | ![]() |
肝病 | ![]() |
心血管 | ![]() |
常見疾病: 感冒 肺結核 前列腺炎 頸椎病 便秘 痔瘡 乙肝 脂肪肝 高血壓 冠心病 中風 糖尿病 痛風 老年癡呆 癲癇 陰道炎 乳腺增生 無痛人流 牛皮癬 白癜風 淋病 腫瘤 |
按摩的一般知識
按摩是通過各種手法,刺激人體的皮膚、肌肉、關節神經、血管以及淋巴等處,促進局部的血液循環,改善新陳代謝,從而促進仉體的自然抗病能力,促進炎癥滲出的吸收,緩解肌肉的痙攣和疼痛。按摩長于舒筋通絡、活血散瘀、消腫止痛所以最常有于傷科疾病和各種痛證。
按摩的一般手法
1.按:用手指或手掌在皮膚或穴位上有節奏地按壓
2.摩:用手指或手掌在皮膚或穴位上進行柔和的摩擦
3.推:用手指或手掌向前、向上或向外推擠皮膚肌肉。
4.拿:用一手或兩手拿住皮膚、肌肉或盤膜,向上捍起,隨后又放下。
5.揉:用手指或手掌在皮膚或穴位上進行旋轉活動。
6.搓:用單手或雙手搓擦肢體
7.掐:用手指使勁壓穴位。
8.點:用單指使勁點按穴位。
9.叩:用掌或拳叩打肢體。
以下情況不能按摩:
1.流感、乙腦、腦膜炎、白喉、痢疾以及其它急性傳染病的病人。
2.急性炎癥的病人,如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肺炎、急性闌尾炎、蜂窩組織炎等。
3.某些慢性炎癥如四肢關節結核、脊椎結核、骨髓炎。
4.有嚴重心臟病、肝臟病、腎臟病及肺病的人。
5.惡性腫瘤、惡性貧血、久病體弱而極度消瘦虛弱的人。
6.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或過敏性紫癜的病人。
7.大面積的皮膚病人或患潰瘍性皮炎的病人。
失眠的自我按摩
一、先取坐位,全身放松,全神貫注。
1.雙手握拳,用拇指關節沿脊柱旁兩橫指處,自上而下慢慢推按。
2.用右手中間三指摩擦左足心涌泉穴;然后換成右足心。
二、然后脫衣仰臥于被蓋內,雙目自然閉合。
1.用兩手食指第第二節內側緣從兩眉內側推向外側。
2.用兩手中指端輕輕揉按太陽穴
3.用兩手拇指羅紋面,沿兩側顳部由前向后推摩。
4.用手掌根部輕輕拍擊頭頂囟門處。
5.用兩手拇指端揉按風池穴。
6.將兩手疊放在腹部,然后用手掌大魚際輕輕揉按中脘穴。
7.將兩手移至下腹部,然后用手掌大魚際徐徐揉按丹田。
預防感冒的自我按摩方法
1.擦鼻梁:用兩手食指摩擦鼻梁兩側,直至有熱感為止。
2.按迎香:用兩手食指尖輕輕揉按迎香穴(在鼻唇溝的上段與鼻翼最凸處的中間)。
3.摩風池:用兩手掌心摩擦風池穴(在后頸項肌兩旁頭發邊上的凹窩中)。
4.擦胸部:將右掌心擴在左胸乳頭上,作環形摩擦數次。然后換成左胸。
對眼的保健按摩
采取坐式或仰臥式均可,將兩眼自然閉合。然后依次按摩眼睛周圍的穴位。要求取穴準確、手法輕緩,以局部有酸脹感為度。
1.揉天應穴:用雙手大拇指輕輕揉按天應穴(眉頭下面、眼眶外上角處)。
2.擠按睛明穴:用一只手的大拇指輕輕揉按睛明穴(鼻根部緊挨兩眼內眥處)先向下按,然后又向上擠。
3.揉四白穴:用從手食指揉按面頰中央部的四白穴(眼眶下緣正中直下一橫指處)。
4.按太陽穴、輪刮眼眶:用從手拇指按壓太陽穴(眉梢和外眼角的中間向后一橫指處),然后用彎屈的食指第二節內側面輕刮眼眶一圈,由內上->外上->外下->內下,使眼眶周圍的攢竹魚腰、絲竹空、瞳子寥、球后、承泣等穴位受到按摩。對于假性近視、或預防近視眼度數的加深有好處。
腎虛陽萎自我推拿法
①仰臥位,以雙手食指同時按壓陰莖的左右根部,旋揉按摩200次。
②以一手食指旋揉會陰穴200次。
③以右手掌橫放于臍下的石門穴上,左手疊放在右手背上,向下推至毛際處,反復200次。
④用兩手的拇指、食指、中指分別捏住同側的睪丸,并同時揉搓200次。
⑤用兩手握住兩睪丸,向下反復牽拉陰囊200次。
慢性肝炎自我推拿
1、肝腫大、疼痛推拿法
①按壓足三里穴:以拇指或食指端部按壓雙側足三里穴。指端附著皮膚不動,由輕漸重,連續均勻地用力按壓。此法能舒肝理氣,通經止痛,強身定神。
②揉肝炎穴:下肢膝關節屈曲外展,拇指伸直,其余四指緊握踝部助力,拇指指腹于內踝上2寸之“肝炎穴”處進行圓形揉動。此法可疏經絡,補虛瀉實,行氣止痛。
2、低燒推拿法
①捏大椎穴:坐位,頭略前傾,拇指和食指相對用力,捏起大椎穴處皮膚,作間斷捏揉動作。此法能疏通經絡、祛風散寒,扶正祛邪。
②掐內、外關穴:以一手拇、食指相對分別按壓內關、外關穴位,用力均勻,持續5分鐘,使局部有酸重感,有時可向指端放射。此法能通經脈,調血氣,氣調則低燒止。
胃脘痛自我推拿法
①揉內關:用拇指揉按,定位轉圈36次,兩手交替進行,疼痛發作時可增至200次。此法可健胃行氣,解痙止痛。
②點按足三里:以兩手拇指端部點按足三里穴,平時36次,痛時可揉200次左右。手法可略重。
③揉按腹部:兩手交叉,男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女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以肚臍為中心揉按腹部劃太極圖,順時針36圈逆時針36圈。本法可止痛消脹,增進食欲。
高血壓的自我推拿法
①浴面分抹法:搓熱雙手,從額部經顳部沿耳前抹至下頜,反復20--30次。然后再用雙手四指指腹從印堂穴沿眉弓分抹至雙側太陽穴,反復多次,逐漸上移至發際。手法輕松柔和,印堂穴稍加壓力以局部產生溫熱感為度。本法可降低血壓,增進面部光澤。
②揉攢竹穴:用雙手拇指端部分別按揉雙側攢竹穴約100次,用力要均勻。此法可減輕頭痛、頭暈等癥狀。
③抹橋弓:頭偏向一側,用雙手四指指腹分別在對側耳后隆起處沿大筋向下推抹至胸廓上囗處,雙手交替進行,反復多次。此法有顯著的降壓作用。
頸椎病自我過伸仰枕法
①患者仰臥,將枕頭上緣置于平肩位,使頭向后過伸呈仰枕位,堅持20~30分鐘。
②繼之將枕頭向上移至肩與枕后粗隆之間,盡可能使枕頭與后項部充分接觸,并使局部體位舒適,以保證頸椎的生理前屈位。此位置可自然入睡,堅持1~1.5小時卻可,每日1~2次。
③枕頭應呈長圓柱形,斷面直徑15厘米,長度約40厘米,內裝喬麥皮為宜。
腰肌勞損自我推拿法
①摩腰肌:用雙手食、中、無名指指面附著于腰椎兩側肌膚上,以腕關節連同前臂作環形的有節律的按摩。用勁自然,動作緩和協調,每分鐘120次左右,做2分鐘。
②理腰筋:雙手叉腰,拇指在后,指面緊壓在腰部骶棘肌肌腹上,并沿骶棘肌肌腹行走的方向,用深在均衡而持續的壓力,自上而下,緩緩移動,順筋而理。反復20次。此法能使筋肉理順而舒展。
③扣腰肌:雙手叉腰,拇指在后,拇指指面抵著腰部骶棘肌脊椎緣,然后用力由內向外扣撥,扣撥時可上下移動,反復50次。此法可緩解腰肌痙攣,有消除腰肌疲勞的作用。
落枕自我推拿法
①將左手或右手中、食、無名指并攏,在肓頸部疼痛處尋找壓痛點(多在胸鎖乳突肌、斜方肌等處),由輕到重按揉5分鐘左右。可左右手交替進行。
②用小魚際有肩頸部從上到下,從下到上輕快迅速擊打2分鐘左右。
③用拇指和食指拿捏左右風池穴、肩井穴1~2分鐘。
④以拇指或食指點按落枕穴、(手背第2、3掌骨間,指掌關節后5分處),待有酸張感覺時再持續2~3分鐘。
⑤最后進行頭頸部前屈、后仰、左右側偏及旋轉等活動,此動作應緩慢進行,切不可用力過猛。
小兒保健推拿法
1、健脾法
處方:補脾、摩腹各5分鐘,揉足三里100次,捏脊3~5次。
【操作方法】
①補脾:脾穴在拇指橈側緣赤白肉際處。自指尖推至指根為補脾。
②摩腹:以掌心或四指并攏,按順時針方向,揉摩整個腹部。 ③揉足三里:足三里在外膝眼下3寸處。以拇指指腹揉之。
④捏脊:患兒俯臥,醫者用雙手拇指指腹與食、中二指捏緊脊柱皮膚,邊捏拿邊向前推進,自長強穴損壞至大椎穴為1遍,每次3~5遍。為了加強刺激,每捏3次向上提拿1次。
2、保肺法
處方:清肺、平肝、補脾、清天河水各5分鐘。
【操作方法】
①清肺:肺穴在無名指掌面。自指根推向指尖為清肺。
②平肝:肝穴在食指掌面。自指根推向指尖為清肝,亦稱平肝。
③清天河水:天河水穴在前臂掌側正中,自腕橫紋至肘橫紋成一直線。醫者食中二指并攏,自腕橫紋推向肘橫紋稱清天河水。用力要均勻,向前推動,不可歪斜。3、安神法
處方:平肝、清天河水各5分鐘,搗小天心50次,揉摩兩手十指面2分鐘。
【操作方法】
揉摩兩手十指面、用拇指指腹在小兒十指指腹面,按順時針方向揉之。然后將兒抱起,俯在大人肩部,用食、中、無名三指并攏,輕輕而有節奏地叩拍督脈,自大椎向下經心俞、膈俞、肝俞直至尾骶部,拍2~3分鐘,在相當于心肺部位,可改用空掌拍之。
4、益智法
處方:揉二馬30分鐘至1小時。
【操作方法】
二馬穴在手背無名指與小指掌骨頭之間的凹陷中。揉二馬是將患兒小指屈曲于掌心,醫者以拇指或中指指腹左右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