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男科 | ![]() |
泌尿外科 | ![]() |
婦科 產科 | ![]() |
不孕不育 | ![]() |
兒科 | ![]() |
骨科 | ![]() |
肛腸 | ![]() |
耳鼻喉 | ![]() |
眼科 | ![]() |
口腔 | ![]() |
皮膚病 | ![]() |
性病 | ![]() |
肝病 | ![]() |
心血管 | ![]() |
常見疾病: 感冒 肺結核 前列腺炎 頸椎病 便秘 痔瘡 乙肝 脂肪肝 高血壓 冠心病 中風 糖尿病 痛風 老年癡呆 癲癇 陰道炎 乳腺增生 無痛人流 牛皮癬 白癜風 淋病 腫瘤 |
[項目名稱]血清黃體生成素
這是腦垂體分泌的重要促性腺激素,可以促進性腺、腎上腺分泌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測定血清黃體生成素對判斷性激素紊亂疾病的病因和病變部位有重要價值。
[別名]促黃體激素,促黃體生成激素
[英文縮寫]LH
[參考值]血清黃體生成素在女性一生中不同的時期,含量明顯不同;每日中也有一定波動,通常清晨高于下午,青春期這種差異更大,為便于比較,一般要求取血時間標準化。
男性兒童:1.6~2.0U/L
男性成人:6—23U/L
女性兒童:1.5-2.3U/L
女性生育期:卵泡期5~20 U/L,排卵期75~150 U/L,黃體期3~30U/L
女性絕經期:30~130U/L
[臨床意義]
1.生理性降低:妊娠期婦女,體內雌性激素水平升高,刺激腺垂體代償性分泌減少。
2.病理性增高:
(1)下丘腦—垂體功能亢進,引起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多,如腦垂體腺瘤、腦組織增生等,此時,多伴有性激素水平升高。
(2)性腺功能低下時,體內性激素水平降低,刺激腺垂體代償性分泌增加,如卵巢或睪丸發育不全、卵巢或睪丸切除術、閉經、睪丸間質炎癥、性激素合成酶缺陷等。
(3)腺垂體以外的組織分泌異源性促性腺激素,如肺癌、胸腺癌等癌組織,此時,也伴有性激素水平升高,需借助進一步試驗與下丘腦—垂體功能亢進鑒別。
3.病理性降低:
(1)下丘腦—垂體功能低下,導致促性腺激素分泌減少,如顱內腫瘤壓迫、腺垂體萎縮、腦組織缺血等,此時,多伴有性激素水平降低。
(2)性腺或腎上腺功能亢進時,體內性激素水平升高,刺激腺垂體代償性分泌促性腺激素減少,如卵巢或睪丸腫瘤、原發性皮質醇增多癥等。
[要求]一般采集清晨或上午空腹靜脈血,取血時間應標準化。由于口服避孕藥對性激素的影響較大,在取血化驗的當月,應改用其他避孕措施或遵醫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