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醫保藥品支付標準制定規則正在醞釀中,或將在今年12月底同新版醫保藥品目錄一起出臺。不同于過往的按比例報銷方式,未來醫保支付標準將使醫療機構更有動力主動壓低藥品價格,這一政策一方面可以逐步緩解醫保基金的支付壓力,另一方面也將對多數藥品價格構成巨大影響。
醫保目錄+醫保支付標準將出臺
“醫保支付標準”是指三大基本醫保的參保人員在使用醫保目錄內藥品時,醫保基金支付藥品費用的基準。醫?;鸶鶕幤返闹Ц稑藴始搬t保支付規定向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定點零售藥店(合稱“定點機構”)支付藥品費用。
醫保藥品支付標準制定規則正在醞釀中
近日,安徽省衛計委重新調整了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的醫保支付參考價。12月8日,安徽省衛計委、藥監局等機構聯合下發《安徽省基本醫療保險藥品醫保支付參考價調整實施辦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擬對《2015年安徽省基本醫療保險藥品限價(醫保支付參考價)目錄》(以下簡稱目錄)內的藥品進行價格調整。
根據通知要求,質量層次倒掛品種要調平。按通知要求,“醫保支付參考價調整后,通用名、劑型、規格、包裝材質,不同質量類型的藥品,出現價格倒掛的一律作調平處理”,這意味著較低質量層次的藥品價格不得高于較高質量層次的藥品價格。
業內人士分析,安徽此規則若全國推開,可以推測未來省平臺很有可能不再開始招標,現有的招標價格可能會成為省平臺沿用的“門檻價”。同時,醫保支付價將成為各省藥品控費的主要手段,這一手段會在2017年全面開花,通過采購金額的總額限制來使企業服從醫保支付標準情況的可能會越來越多。
事實上,在國家層面,“醫保目錄+醫保支付標準”聯袂出臺的可能性也非常大。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會長于明德近日表示,“醫保支付標準將與醫保目錄一起出臺,人社部等部委制定規則,省級政府制定具體政策,統籌地區制定支付方法?!?/p>
人社部新聞發言人李忠曾表示:“在國際上,醫保支付標準有很多比較成熟的經驗,我國一些地區也先行進行了這方面探索。人社部在總結經驗做法的基礎上,已經起草了基本醫療保險藥品支付標準制定的實行規則,并在一定范圍內征求了意見?!?/p>
藥價繼續下降將成未來趨勢
對于業內尤其關注的支付標準的使用,《意見》將其分成以下三種情況:一是定點醫療機構藥品實際銷售的價格等于支付標準的,醫?;鸷蛥⒈H藛T均以支付標準為基礎支付費用;二是定點醫療機構藥品實際銷售的價格低于支付標準的,醫?;鹨灾Ц稑藴蕿榛A支付費用,參保人員以實際銷售價格為基礎支付費用;三是按藥品通用名制定支付標準的情況下,定點醫療機構向參保人員出售藥品的價格高于支付標準的,醫保基金仍以支付標準為基準支付費用,在臨床必需、患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參保人員以實際銷售價格為基準,按照醫保規定的個人分擔比例支付費用。
“如果真如征求意見稿所言,那么不管政府是否允許二次議價,醫療機構一定會進行議價。因為每議下來的一分錢,都將是醫療機構的收入。同時,價格高于醫保支付標準的藥品也將難以實現院內銷售?!敝袊t藥企業管理協會副會長牛正乾直言,上述規定可以通過一組正向激勵措施,鼓勵醫療機構采用物美價廉的藥物,以促進藥品在市場上的價格形成,同時實現合理用藥。這意味著藥品價格繼續下降會是未來的趨勢。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社保中心醫療服務管理處處長段政明表示: “支付標準不是價格。藥品價格是市場交易形成的,醫保部門只能通過制定支付標準,間接影響藥品價格形成?!?他說,“‘實際市場交易價格’并不等于中標價。我們會要求醫療機構報送藥品銷售實際情況,包括品名、規格、數量、價格等。”段政明說,至于一些創新藥物,“我們會參照其在我國香港、臺灣地區以及日本的具體銷售情況和銷售價格”。
業內人士表示,《意見》最終目標是要有利于逐步建立以市場為主導的藥品價格形成機制, 減少政府對藥品價格的直接干預;要有利于醫保、集中采購等政策的銜接配合,要調動定點機構主動降低藥品采購價格的積極性;要有利于促進公立醫院改革, 完善各項體制機制。
將體檢費引入醫保政策
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醫學部主任詹啟敏教授提出,“盡早將體檢費用納入醫?!钡慕ㄗh,很有現實針對性。
關于健康管理有一個說法:中國人年輕時透支健康拼命賺錢,后來又拼命用錢來挽救健康;而發達國家則非常注意日常鍛煉和體檢。這是對待日常健康管理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以胃癌為例,目前日本、韓國的早期診斷率在80%以上,我國還不到20%。
體檢費是否納入醫保引熱議
長期以來,職能部門的慣用思維是履行醫保費用的管理和監督權,醫?;鹬荒苁轻槍σ寻l生疾病在治療環節的支出,是在參保人生病或住院時使用。體檢費用不能納入醫保,也是這種僵化態度的直接反映,即“重治療、輕預防”。
實際上,除了一些意外和遺傳,很多重大疾病都是日積月累而成。如果不早做體檢早預防,往往很難覺察,一旦疾病嚴重再去治療,往往效果不太好,所謂“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不僅增大患者痛苦與經濟負擔,讓一些家庭“因病返貧”,也同樣加大了醫保基金總額開支。
時至今日,國內僅有零星地區將體檢費用納入醫保報銷范疇。絕大多數地方,都有“體檢費用不能由醫保報銷”的嚴格限定。體檢費用多由參保人自掏腰包,從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員工自行體檢的意愿,自行體檢頻率很低。
未雨綢繆強于亡羊補牢。當下,健康中國的建設正在蓬勃開展,健康管理被提到從未有過的高度。要構建社會化防病治病的社會主義保障體系,需要對現行醫保報銷體系進行大膽探索。把體檢費用納入醫保的建議,是將“健康保險、預防為主”的理念引入了醫療保險,既體現了醫保政策的本旨,也將釋放政策關懷,提升民眾的健康水平、生活質量與幸福指數,推動大健康、大衛生和大醫學的醫療健康產業的發展,值得重視、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