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夏天,臉上出油我們可以常常洗臉,而在春天,臉上仍然這般“油膩”的話,真是一件惱人的煩心事了。
據化妝師講,不管是中性皮膚,還是油性、混合性皮膚,一般都會出油,而容易出油的地方就是T字部位。如果要解決油膩的問題,一般的方法就是勤洗臉,而多數情況下,由于環境、條件的限制,會不方便洗臉,那只能隔一段時間使用一次吸油紙。
如果是經常化妝的朋友又愛出油的話,除了使用吸油紙外,還可以使用噴壺往臉上噴一些水,然后擦干。沒有噴壺的話,可用手接一下自來水來噴,就像噴爽膚水一樣。另外,可用散粉來撲一下,用粉撲來吸油。
關于油性肌膚
油性肌膚的清晨美容(圖)
單靠普通的清潔護理還無法獲得良好的肌膚狀態,調節肌膚平衡、補充肌膚所缺營養才是關鍵。>>詳細
油性皮膚的洗臉妙方(圖)
皮脂分泌旺盛是其特點,且容易長痘痘,但由于肌膚彈性好,老化情況不容易產生;若為了洗掉臉上的油污而用力揉搓,反而會更加刺激皮膚,使痘痘、面皰的情況惡化。 >>詳細
控油護膚品全接觸
由于天氣、地點、環境,以及個人皮膚狀態的不同,每個人在選擇控油產品時也會不同。控油產品有三種類型:吸油、表面控油、深層控油,應根據個人的情況來選擇。吸油產品如吸油面紙最適合急救,可以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每天使用最好不超過兩次,否則會破壞皮膚自身的感應機制,造成越吸油越多的情況,建議用濕棉片代替吸油紙。
表面控油的產品是通過添加硅粒或高嶺土等成分吸油,瞬間就可令肌膚感覺油分少了,毛孔也被填平了,但它和吸油紙一樣只能暫時性地解決問題,并不能從根本改善,長期使用會產生毛孔堵塞和肌膚過干等問題。
深層控油產品是流行趨勢,多采用一些天然成分通過深層抑制油脂制造,剪斷油脂分泌,從源頭去解決油脂問題。但這種治標治本的方法,通常要一周左右才能見效。而常用的控油成分有維生素B3、維生素B5、海藻萃取物、金縷梅、鼠尾草等天然成分。
市場常見控油護膚品有可伶可俐吸油紙、美寶蓮凈柔ㄠ粉底、SK-II控油調理凝露、碧歐泉凈膚平衡冰凝露、資生堂無油粉底、蘭蔻深層清潔卸妝油、歐珀萊均衡控油凝露、佰草集去油光調理乳液等。
晚上是修復肌膚的時候,正是給毛孔進行大掃除的好機會。如果使用的是深層控油產品,在清潔皮膚后,可將產品擠在棉片上,敷在容易出油的地方5——10分鐘,之后再用手指輕輕按摩。第二天出門時,可逆著毛孔的方向,按從下到上、從內到外的方向涂抹控油產品,愛出油的T區則可以在第一次涂抹的5分鐘后加涂一次,進行重點控制。同時,上妝前應先涂上隔離霜,并使用控油粉底,就可以保證全天的清爽,做到無“油”無慮了。
青春痘即痤瘡,俗稱粉刺,是青春期最常見的毛囊皮脂腺炎癥,一般在青春期后會自動痊愈或減輕。而在生活中,不少人臉上會出現一粒粒小疙瘩,與青春痘長得很相似,魚目混珠,讓人難以分辨。其實,這些假青春痘是某些皮膚病的表現:
職業性痤瘡與從事職業及工作環境密切相關,如長期接觸汽油、柴油、各種潤滑油、石蠟、含氯化合物等,易引起職業性痤瘡。出的皮疹分布有其特征,典型的部位是眼旁附近、顴骨處,也可出在會陰、手背、四肢及軀干等部位。常見的有黑頭粉刺和毛囊炎,有人感到瘙癢。若黑頭粉刺多時,可使皮膚變得灰蒙蒙的;毛囊炎重者引起膿瘡,可留下斑痕,影響容貌美。
毛囊蟲皮炎是毛囊蟲寄生在皮膚毛囊或皮腺內引起的慢性炎癥,油性皮膚的人容易發生。面部紅斑上出現丘疹、膿瘡,可結痂、脫屑,而無粉刺。
痤瘡樣藥物疹由某些藥物引起的,如服用碘劑、溴劑、異煙肼、皮質類固醇激素等,皮膚及軀干可出現毛囊性丘疹、膿瘡,停藥后可自行消失。
酒糟鼻樣結核疹與感染結核桿菌有關,顏觀部出現有紅斑,毛細血管擴張,皮疹如粟粒大小,呈現淡紅色或黃褐色。
成簇性眼眶周粉刺在眼瞼外側方和顴骨部位,出現簇集性較大的粉刺,多發生于30-50歲的男女。患者中多數人存在光線彈力纖維病。
對以上的這引起與青春痘想似的皮膚病,應去請教皮科醫生,以便于治療。
豐胸 保濕 美白 防曬 抗皺 控油 除痘 祛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