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化的都市中,女性豐胸運動開展得如火如荼,但也有女性無論采取何種方法,似乎都不奏效。豐胸,對她們而言成了一件了無希望的事情。
乳房發育和心理成長史有密切關系
盡管有些愛美的女士們使用了大量豐胸的藥品,參加了大量的形體健美運動,但低頭一看,胸前依然是一對小乳房———其實在很多情況下生理的作用微乎其微,乳房成長的決定權不在于其內部的脂肪和腺體,而在于大腦。身體和心理的關系遠比我們想象的更密切,乳房作為給予和承受的實體,直接保留著一個女人心理成長的痕跡。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乳房發育和心理成長史有一定的內在聯系。小乳房的女性通常都有弟弟。如果家里全是姊妹花,沒有男孩,排行最小的最可能有一對小乳房。
小乳房是女兒對家庭氣氛適應的結果
小乳房的女性小時候是為養育者分憂的孩子,她聽話、忍耐,做得像養育者期望的那樣好。她盡力控制著性別特征的出現,小心翼翼地約束乳房的發育,因為這很可能是她的養育者的意向。
“你要是個男孩該多好”、“媽媽盼了四次,到你這兒,還是個丫頭”,別以為做父母的可以隨便說這話,在女兒聽來卻是字字千鈞。這種態度是對孩子性別的否定,它直接內化成一道屏障,阻隔著性激素的涌動。
父母對子女的性別歧視態度包括:
在小兒子出生后,明顯地表現出對這個男性新成員更多的疼愛;
女兒看到自己尊敬的父親總是帶哥哥忙這忙那,顧不上理睬自己;
在女兒心中樹立英雄形象,而所有的英雄都是男性;
父母把無男性后代的事實暗暗引為終生遺憾……
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女孩兒會多一層心思,看上去好像是多了一些成熟,實際上是多了一份自責。她責怪自己作為女性的那部分的存在,然后,她會在養育者在乎的其他領域力求發展,作為缺撼的補償。因而她們幾乎肯定在某一方面多有成就,比如:學業、財富、為人處事。但是這一類女孩也幾乎都無法長出豐滿的乳房。
心理學家研究證實,單對乳房發育來說,帶著關愛的否定比明顯的否定還要糟糕,倒是很多公開的虐待養育出乳房堅挺的女性,這在歧視婦女的國家和地區十分常見。
想要豐胸,卻心有余而力不足
直到長大以后,小乳房的姑娘好像突然之間知道了做女人“挺”好,而在此以前她還一直為纖細的身體竊喜。盡管她可能依然嘴硬,表示對豐乳肥臀的不屑,卻開始有所行動了。她開始做俯臥撐,做廣播體操,參加健身班……不見收效后,就開始了一系列藥物的內服、外用。然而無論她多么努力,小乳房仍然沒有鼓脹的跡象。已經長大成人的她,低頭看著自己的身體,第一次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此,心理好像不再起作用,不像她當年壓制乳房的發育那樣隨意了。其實“心身關系”仍然存在,也正因此她才沒能成功。
這是因為大腦里,在“豐胸”意念的附近,存在著另一個意念,這便是過去那個抑制性征發育的意念。用“黑洞”來比喻頭腦里的這個意念比較合適———第一,它吸收太多的能量,以致她沒有多余的心理能量分配給新的意念,豐乳的愿望自然成空;第二,它不能被“看見”,小乳房的姑娘很少承認愿意當男孩。
解決之道:新態度,新乳房
心理學家對這類女人的建議是,豐乳不該從藥膏或者啞鈴開始,而應該向大腦里透視,回望二三十年走過的歷程,發現那道印刻在心底的深淵,這才是胸懷豐滿的起點。
回憶自己童年時代的遺憾,有時需要一點勇氣。下決心豐乳的姑娘必須成為一個探險家,摸索著歲月的坎坷毅然前行,直到重新聽到那有關性別的非議,直到長輩遺憾的面孔如在眼前,直到“恨不生為男兒身”的感覺從久遠的過去浮到胸口。
這個過程需要心理醫生的指導,需要醫生與她一道撫慰一位孤獨的“小女孩”,那便是童年時代某一時刻的“她”。那個“她”,當年從小乳房姑娘的心理和身體里分離出去,成了一個棄兒,迷失在深不可測的心底。而“她”是她的一部分,作為女性的那一部分。“她”的丟失使她不再完整,令她自卑。而她的男性化理想只是權宜之計,非她所愿,是她破碎了自己的身體來取悅養育者的無意識的計謀。
她必須給予那走失的“小女孩”真心的安慰,愛撫“她”寂寞的淚眼。“小女孩”接受了安慰才會同意回轉,融入她的本體,使她恢復完整。
這個時候,乳房就會接收到一個鼓舞的刺激,大腦撤去了一切柵欄,雌激素一路暢通地擁擠進性征之地。豐乳在一系列心理技術的支持下也就進入勝利的尾聲。
精神分析論的解釋
以上對于豐胸障礙的心理機制的探討,基本上是在精神分析理論的基礎上進行的。“精神分析”一詞最早是在19世紀末,由奧地利醫生弗洛伊德在一篇關于“神經癥病源”的論文中首次提出的。
所謂分析,是指治療者把病人受到壓抑的心理元素從潛意識中召回到意識中來,然后剖析這些心理元素。病人的癥狀和病理表現就像復合物,其組成元素是各種動機和本能沖動。病人對此是毫無所知的,但通過精神分析可獲得這些癥狀的成因,從而使其進入病人的意識,使病人認識到問題的根源,邁出心理治療的第一步。
精神分析理論描繪了一幅立體的心理結構圖。以前的心理學所謂的“心理”只是這一結構的表層,即意識層,而在心理結構中還存在著一個比意識層更為廣袤、復雜、隱密和富于活力的潛意識層面。如果說人的心理像一座在大海上漂浮的冰山,那么意識只是這冰山浮在海面上的那一小部分,而潛意識則是藏在水下的更巨大的部分。潛意識又可以分成兩部分,一是無意識層,它由各種受到壓抑或者被遺忘的情緒、欲望、動機所組成,并失去了與正常交流系統和語言規則的聯系,幾乎無法進入人的意識和理性層面。二是前意識,它是意識和無意識的中介層面,其心理內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從無意識狀態轉變為意識狀態,被人所意識到。
無意識不僅是一個心理過程,而且是一個具有自己的愿望、沖動、表現方式、運作機制的精神領域。它像一雙看不見的手操縱和支配著人的思想和行為,任何意識起作用的地方都暗自受到無意識的影響,如女孩對自己性征的壓抑,以及尋求學業、成就、財富等其他方面的升華,都有無意識的作用。
精神分析還重視對人的早年經歷的探討。如果人在發展的某一階段受到挫折,則在心理上產生特殊的脆弱點,形成特殊的防御方法。人在發育初期,內在系統尚不穩定,對外界刺激和創傷非常敏感,反應劇烈而且影響深遠,因此童年的創傷往往是軀體障礙的根源,如女孩受到壓抑的女性意識會導致成年后的小乳房。
精神分析理論也對人格進行了探討,認為人格分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本我”無條件地按照“快樂原則”行事;“自我”代表了人格中理智和意識的部分;“超我”則是道德化的自我,代表了兒童時期所認同的雙親或社會的道德要求和行為標準。這三部分在人格構成中,經常相互沖突。為了適應內心的掙扎和外界帶來的挫折,“自我”會在不知不覺中,以某種方式改變自己與現實的關系,以減少心理負擔。女孩過分地不適當地利用這種心理自衛機制,常常引起精神癥狀,進而誘發軀體病理反應或障礙。
精神分析自創建一百多年以來,經過多次修正,其主要思想被保留下來,即:(1)要以動態的眼光來了解人的心理、行為及病情的形成;(2)要把注意點從意識層面推廣到無意識層面,以便較有深度地了解人的動機與行為表現;(3)指導病人提高對自己心理與病情的領悟,以促進行為的改進與成熟。這也是現在“分析性心理治療”理論的精髓。
豐胸 保濕 美白 防曬 抗皺 控油 除痘 祛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