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萬年薪難求高技術"藍領"
www.sipix.com.cn 2011-3-2 中華康網
“如今招一個高級技工比招一個研究生還難!”石家莊常山液壓件廠的招聘人員王先生告訴記者,廠里常年都招聘高級技工,可如今數千元的月薪卻難找到合適的高工,“我們想招液壓方面的高級技師,但這方面的技術人才很缺,只能接著等。”王先生無奈地說。
日前,記者來到省會勞動力市場,發現目前不僅高級技工,甚至中級技工也是市場的“搶手貨”。記者大概數了一下,在13家招收技術工人的單位中,有5家用人單位對技術工人的工資待遇超過1千元/月。已在招聘展臺前坐了好幾天的馮先生感嘆說,公司急需鉗工、電焊工、維修工等中高級技術工人若干名,可到勞動力市場后卻發現,這樣的人才太難找了。“即使在職業技術人才專場招聘會上,我們也沒找到特別合適的人才,被人們稱作‘高級藍領’的技術工人近兩年在市場上真是越來越走俏。”
在采訪中,大部分企業的負責人都表示,當前省會許多企業都招不到合適的技工,目前有專業技能的求職者幾乎已供不應求,很多企業的高薪招聘信息登了幾個月沒有回音,特別是在機械、電子、化工等行業和電焊工、鉗工、造船工等工種方面,中高級技工人才緊缺現象已十分明顯。
■深入:高級技師供求比高達2.4:1
“有一定技能、有特長的人才如今非常受歡迎,電焊工、車床工、水暖工等人才供不應求的情況很明顯,導致很多招聘企業高薪招人仍然不能得到滿足。相反,一些不掌握職業技術的求職者卻很難找工作。”省會勞動力市場副主任喬泉勇介紹說。
日前,記者從省會多家勞務市場和職業介紹所獲悉,目前石市企業對高級技師、技師、高級工、中級和初級工的需求人數與求職應聘人數之比分別是2.4:1、2.1:1、1.8:1、1.5:1和1.5:1,企業對技術工人的需求比甚至已大于對工程技術人員的需求比。
“社會對技工、熟練工人的需求越來越大,可勞動力市場提供的人力資本、技能卻暫時還不能適應越來越大的需求,另外對社會上閑散勞動力的職業培訓還不夠充分,這一切就導致了很多身無長技的求職者找工作越來越難,而中高級技術工人卻出現用工荒的兩難局面。”喬泉勇介紹說,現行教育體制重學歷教育、輕技能培訓。而企業對員工的培訓投入也不夠,只使用、不培養的做法必然加劇技術工人的短缺。
■解析:高技工缺失 低技工有余
已經四度跳槽的王女士雖然只是中專學歷,年薪卻已過十萬。王女士介紹說,自己從一開始做普通工人到現在成為高級技工,待遇是天壤之別,“企業真正缺少的是有高技術的藍領,企業花大本錢把他們吸引過來,讓他們給企業創造更大的效益,因為他們是企業真正的財富。”王女士說。
據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統計,目前石市企業有職工51.1萬人,其中技術工人36.4萬人,但高級工以上人員僅占技術工人總數的21%。高級工以上人員結構為:高級工6.5萬人,技師11171人,高級技師1269人。高級技師與技師之和僅占技術工人總數3%,占職工總數的2.1%。高級技師僅占技術工人總數0.34%,占職工總數的0.25%,平均6家企業僅擁有一名高級技師,平均每家企業僅有1.8名技師。
“目前省會技工人數與等級呈金字塔形,高級工非常少,但是一般技術工人卻不在少數。有經驗、有能力的高級技工肯定是人人爭搶,但普通工人則難以找到發展的平臺。”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職業技能鑒定中心處長齊占峰介紹說,省會很多企業常年招聘高級技工,可真正合適的人選卻微乎其微。
■隱憂:“藍領”遭遇培養“瓶頸”
“城市總在大張旗鼓地說要技術工人,但讓孩子上了高職或技校就真能成為就業的佼佼者嗎?”近日,省會不少家長這樣道出顧慮,李女士告訴記者,自己在輿論的引導下讓兒子上了省會的某技校,可幾年下來卻發現找工作不難,找如意的工作也不易。“前來招聘的都是一些小企業,稍微大點的企業就提出很高要求,這對于技校畢業的學生來說,真是太矛盾了。”李女士說。
在對企業的采訪中,記者也發現,由于全市超大規模企業的總體數量有限,幾乎只對已略有成就的高級技工敞開大門,提出招用普通技術工人的80%都是中小型私有企業,他們能提供的待遇、平臺非常有限。
“如果沒有實際工作經驗,我們對求職者的自信心和實際能力就會要求更高,除非是非常緊缺的專業,否則都不會輕易放低要求。”河北亞太環境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辦公室王主任告訴記者,對于技校和高職畢業的學生來說,學校提供的實踐機會、假期的實習經歷都將進入企業考慮的視線,這也要求職業技術類學校能提供更多實習機會。
然而,很多職業技術學校的相關負責人對學生實習也提出自己的難處,在資金和場地的雙向限制下,目前大部分學校的相關培訓設施沒能完全跟上,普遍缺乏實習基地,無法解決上百個工種實習場所和設備問題,除非是定單培訓,否則很難同有經驗的技工競爭。
■觀點:對接培訓可解雙難題
去年,省會出現第一波“回爐”技校的大中專生,有不少“回爐”者非常感嘆地告訴記者,上學時從來就沒有技能就業的意識,找工作時才發現問題,只有轉變觀念走技能就業的道路才能更占據優勢。
“轉變觀念的不應僅僅是就業者,更應是社會,加大對技術培訓的投入,建立技能人才需求預測體系,使職業技能培訓與就業相適應,與崗位需求相適應,已經成為了當務之急。”齊占峰處長介紹說,多渠道籌集資金,建立國家、企業和勞動者個人三方分擔的技能人才培養投入機制,在職業教育培訓中大力推行學歷文憑和職業資格證書并重制度,促進職業教育與就業相結合,都是省會近兩年考慮的辦法。
據石家莊市長安機電技工學校招生就業處負責人丁志雷介紹說,近兩年來,學校的家電維修、制冷維修、電機、鉗工等熱門專業由于與市場、企業形成了對接,求已經遠遠大于供了,北京、天津的一些售后維修部門都紛紛前來要人。
對此,有業內人士更進一步指出,省會技術“藍領”的告急,反映的其實也是機制的問題,僅僅靠目前的職業技術學校明顯很難解決這個困境,學校與市場的對接培訓、企業的深化培訓等等,都應成為解決“藍領”用工荒的幾大途徑,“這樣的利益其實是雙向的,不僅可以優化學校的資源,而且企業也能按自己的意志培養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