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分析
熱點觀察:減薪,是否在為低薪社會遮羞?
近日,多個省市電力行業開始實施自動減薪,這一舉措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7月19日,《21世紀經濟報道》一篇題為《電力系統被指盤剝社會總體福利掀起減薪風暴》的報道,引發輿論風暴。一時間,多家媒體紛紛跟進。有關電力行業減薪的討論也成為國家電力信息網、中國電力新聞網等電力部門網站上的點擊熱門。中國電力新聞網還專門設立了題為“七嘴八舌說減薪”的“網中刊”欄目,供電力系統業內人士討論。
電力行業帶頭降薪,為什么會引起社會如此強烈的關注呢?原因其實非常簡單:目前,石油石化、冶金、通信和電力系統等壟斷行業收入普遍較高,人們一直對此存有爭議,電力行業此次的自動減薪自然會引起關注。
電力行業的降薪是其自身的行為,并沒有有關部門的監督和指導。如何減,減多少統統都是電力行業自己定。那么,減薪行為到底是電力行業“壯士斷腕”還是僅僅做樣子?今年6月份,國家發改委開始調整華北、南方、華中、華東、東北和西北電網的上網電價,雖然每度電才漲價2.494分,但社會普遍還是多少有些思想波動,人們自然把減薪同回應社會對電價改革的輿論壓力聯系到了一起。
電力系統職工辯稱收入中等 再減要去做兼職
在目前電力行業壟斷地位根本不可能動搖的情況下,這次減薪會不會僅僅是“水過地皮濕”,減薪過后又反彈呢?一篇發表在《中國經濟時報》上、題為《不拿體制動刀減薪難成風暴》的文章尖銳地指出:“長久以來,許多壟斷行業習慣于被動應付民意壓力,不是睥睨不屑就是虛與委蛇。風聲緊了,才裝模作樣地自我改造一下,但仍是換湯不換藥。誠然,不拿體制開刀,一時的減薪只能收效甚微。壟斷的本質即是排它性和專斷性,惟有構建充分的市場競爭機制,才有可能打破壟斷的一統天下�!�
人們關注的是,減薪舉措是否真正能把電力員工的高收入減下來?不少人士認為,減薪的象征意義可能要大于實際意義,因為減薪是減明的部分,事實上電力系統的隱性收入要遠遠高過明的部分。單純的工資單并不能完全反映電力等壟斷行業職工全部收入,工資的損失可以通過其他的方式給填補。因此,減薪的效果究竟會如何?依然是一個疑竇叢生的未知數。
其實,就是電力行業內部,同樣存在著驚人的收入差距。最上層是年收入過百萬元的電力公司老總,最底層是月收入500元且沒有養老保險的農電工。因此,減少的工資收入能給電力行業高端收入者帶來多少變化尚不可知,但對于行業底端收入者來講,減薪卻確確實實地給他們生活帶來了壓力。一篇發表在《證券時報》的文章中寫道:“細細分析電力系統此次減薪的制度動力和制度安排你會發現,內部人自導自演的所謂風暴很可能是壟斷者一次糊弄輿論的‘減薪秀’:拿著絕對高薪、真正需要減薪的權力階層的薪水沒有減下去,本身薪水并不高、無權無勢的普通員工和底層員工成為電力系統‘應付民意’的犧牲品,風暴只是降了他們的薪水。”
這話一語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