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莖珍珠狀丘疹,又稱為珍珠狀陰莖丘疹、陰莖多毛樣乳頭瘤、冠狀溝或龜頭丘疹,也有學者稱為毛狀陰莖或多乳頭狀陰莖。目前多認為陰莖珍珠狀丘疹是一種病癥,并非一種疾病。該病癥在性病門診中常常見到,且常容易被誤診為尖銳濕疣。
1.病因及發病率
引起陰莖珍珠狀丘疹的病因及發病率尚未明了。有學者認為本病癥屬于一種生理發育的異常。也有學者認為與包皮過長有關,如陳雪等調查發現男性青年中包皮過長者陰莖珍珠狀丘疹的發病率明顯高于包皮正常者。還有學者認為該病癥可能與HPV感染有關,但Ferenczy等和張開金等檢測了病變組織中HPV,結果無HPV。作者觀察認為患者包皮過長、局部衛生狀況差、冠狀溝分泌物及污垢的長期刺激或其他
因素如感染等引起的局部紅腫等炎性反應可能是造成本病癥的直接原因。
陰莖珍珠狀丘疹的發病率各家報告不一。國外報道在正常男性人群中本病癥為8.3%-30.1%。國內陳鳳崗等調查在239例男性(不包括包莖與性病患者)中發現159例,發病率為66.53%。張開金等在917例中發現220例,發病率為24%。陳雪等在2037名婚前體檢的男性青年中發現786例,發病率為37.92%。作者在性病門診中調查276例,發現109例,發病率為39.49%。這些調查結果均表明陰莖珍珠狀丘疹在
臨床上是一種常見的病癥。
2.臨床表現
陰莖珍珠狀丘疹多見于20-30歲左右的男性。損害主要發生在龜頭的邊緣與冠狀溝交界處和/或系帶處。損害為1-3mm大小的丘疹,位于系帶兩側損害較大。丘疹頂端圓而光滑,有個別丘疹呈毛狀或絲狀。丘疹多互不融合,多密集排列呈一行多行,在龜頭背側明顯,可部分或完全環繞龜頭。損害顏色多為珍珠狀白色,少數為淡紅色、膚色,部分可出現輕度紅腫。無壓痛、無破潰,且患者無自覺癥狀。
3.組織病理學檢查
陰莖珍珠狀丘疹的組織病理學檢查表現有角化過度,表皮輕中度增生,基底層正常,真皮內膠原纖維略有增生、致密,真皮乳頭毛細血管有不同程度增生、擴張,周圍有少量淋巴細胞浸潤,無凹空細胞。
4.鑒別診斷要點
陰莖珍珠狀丘疹與尖銳濕疣鑒別診斷要點在于前者損害局限于龜頭的邊緣,損害數目較多,為珍珠狀乳白色丘疹,表面光滑,損害隨病程延長不增大,醋酸試驗陰性;而后者損害不限局于龜頭的邊緣,多單個散在,損害較大,表面不光滑,且多呈菜花狀,隨病程延長逐漸增大,醋酸試驗陽性,組織病理檢查見凹空細胞。
豐胸 保濕 美白 防曬 抗皺 控油 除痘 祛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