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里,有一個詞叫做“原生家庭”,指的是我們出生、成長的那個家庭。那個家庭,可以是一個人的避風港灣,也可以是一個人心靈風波的始發站;可以解決一個人的問題,也可以制造一個有問題的人。成年后的我們,從性格特征、溝通方式、人際交往到情緒管理、人格發展和戀愛婚姻……無不留存著原生家庭所給予的“胎記”,或多或少地受著它的影響。
所以,如果你愿意更多地了解自己、了解他人,就請隨著心理學家一起,分析一下你的“家庭DNA”--
家庭DNA之二:
為什么總是愛上壞男人
林紫(上海林紫心理咨詢中心主任)
本期人物:
姓 名:吳真真(化名)
性 別:女
年 齡:30歲
學 歷:經濟學碩士
身 份:外企高管
人物登場:
吳真真的出現非常戲劇化:
最初,來咨詢的并不是她,而是她的男朋友,更確切地說,是情人,因為吳真真早在8年前就已經嫁為人婦。之所以叫做“男朋友”,是因為吳真真覺得,她和他之間的感情,就像初戀的孩子一樣純真。
“男朋友”之所以來咨詢,是因為他在自己的未婚妻和吳真真之間難以取舍。未婚妻與他相戀3年,感情上他愿意與她永結連理,但對吳真真,他卻很不放心。
“她是一個很會傷害自己的人,”男朋友說,“她從小得到的愛就不多,如果我也放棄她,真不知道她會怎么樣!”
……
接著來咨詢的,是吳真真的丈夫。雖然他知道妻子有了婚外戀,但還是渴望挽救婚姻,因為他曾發誓要給妻子一輩子的幸福,以此來彌補她早年的不快樂。
……
我見到吳真真,是在幾個月后。她并不知道已經有兩位男士先后為了與她有關的問題而來過。登記表格上“求詢目標”一欄,吳真真寫著:“改善自己消極悲觀的性格”。
讓我將他們三個人聯系到一起的,除了姓名以外,還有他們三人所描述的吳真真的童年生活,三個版本幾乎一字不差,驚人的一致——
家庭故事:
雙胞胎姐弟的不同待遇
吳真真的父親是三代單傳的獨子,到她這一代,母親幸運地生了一對雙胞胎姐弟,不幸的是,吳真真是姐姐。之所以說“不幸”,是因為在這樣的家庭里,吳真真似乎注定了要被所有人忽略。
生于七十年代,物質條件遠不如現在豐富,所以吳真真的童年記憶中,充滿了匱乏感——沒有多少好看的衣服,沒有多少好吃的糖果,也沒有多少好玩的玩具。然而,這樣的匱乏并不是最讓吳真真難過的,讓她難過的,是愛和親密的匱乏:大人們總是圍著弟弟團團轉,沒有一個人關注到小小的她。7歲那年,有一天與媽媽單獨出門拜訪親戚,她一路上都想開口要求媽媽抱一抱,可直到了親戚家門口,她才鼓足勇氣輕輕地拉了拉媽媽的衣角,用很小的聲音對媽媽說出了心底的愿望。媽媽不耐煩地擺脫她的小手,很惱怒地說:“到都到了,抱什么抱!再說你都那么大了!”吳真真從此再也沒有對媽媽提過任何要求。
讀小學了,吳真真非常努力,加上人長得嬌小可愛,老師同學們很快就喜歡上了她。她幼小的心靈得到了一絲安慰,便開始想入非非,以為自己在家中的地位也會隨之改善。她興高采烈地捧了獎狀回去給父母看,可父母只是開心一下,接著便會說:“你要多幫幫你弟弟,不要只顧著你自己!”
吳真真說,也許就是從那時起,她的心底一直對弟弟“不懷好意”。她有意不給弟弟講解習題,希望弟弟考零分,甚至還希望,弟弟得一場重病死掉……這樣的想法嚇壞了她自己,她把自己關在小房間里,狠狠地揪自己的胳膊作為懲罰,就像懲罰一個殺人犯。她想,其實該死掉的人不是弟弟,而是她自己。
“死”的想法一直縈繞在她的腦海里,無論她的成績多么優秀,無論家庭以外的人怎么欣賞她,她動不動就會陷入一片絕望之中,找不到活著的價值和意義。
總是愛上“壞男孩”
高一開始,就有兩個男孩子同時喜歡上了她。兩個男孩正好是兩個極端:一個非常完美、出色,一個則是老師眼里的“劣等生”。吳真真選擇了后者。她說,那只是一個開始,以后的她也總是會為“問題男孩”而心動,不知道為什么。
與“劣等生”的交往,一度讓她的成績出現下滑。媽媽采取了連打帶罵的鎮壓措施,可是不但沒有嚇倒她,反而讓她“愈挫愈勇”,打算與男孩一起離家出走。倒是男孩子害怕了,主動投降,而且“出賣”了她。吳真真傷心極了,發現除了成績是自己的以外,其他什么都“靠不住”。于是她更加拼命地讀書,并且一舉中榜,考入理想的大學。
大學里,吳真真的成績仍然是最棒的,而她身邊的男孩子,也依然是一紅一白兩個極端。吳真真選擇與“問題男孩”戀愛,但卻選擇了與沒有問題的男孩結婚——現在的先生是她大學同學,非常穩重可靠,對她更是一往情深、忠貞不二。
吳真真說:“到現在,我也認為自己結婚的選擇是沒有錯的,那是我做的最理性的事情。可是,我快樂不起來。我對自己擁有的一切都很悲觀,覺得生活太‘正常’,不是我想要的!”
家庭DNA分析:
被遺棄的“心靈孤兒”
經歷了與母體的分離,嬰兒的內心會有一種潛在的焦慮,需要強有力的愛來撫平;而“愛”,在這個時候更多地需要通過肌膚接觸來傳遞。所以,撫摸和擁抱對嬰兒的成長至關重要,如果缺乏,嬰兒的焦慮就會一直延續到成年。吳真真的內心其實一直躲藏著一個被遺棄的“孤兒”形象。
“客體關系”的不良
每個人從出生那一刻起,就開始與外界建立各種各樣的關系。其中,對我們產生最重要影響的那種關系,被心理學家稱為“客體關系”。如果這段關系無法良好建立和維持,對于自身的存在價值就會產生懷疑。吳真真的重要客體是媽媽,可媽媽卻冷漠地對待她內心的需求,因而,成年后的她即使在最親密的關系中,也感覺到強烈的不安和擔憂。
妒恨和自責的沖突
“弟弟”在吳真真的生活中,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一方面,他的存在直接威脅到吳真真的欲望滿足,所以幼小的吳真真對他又恨又妒;另一方面,他又是吳真真最親近的一個人,令她在妒恨的同時,產生罪惡和自責,無法接納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幾種情緒造成了強烈的心靈沖突,而她解決這種沖突的惟一辦法,是“自我毀滅”——包括死亡的念頭、不斷尋找“問題男孩”來自我傷害。
處方:
丟掉媽媽的“態度”:吳真真一直很悲觀、不愉快的原因到底在哪里呢?在這里——她不喜歡媽媽對待她的方式,可她卻在用媽媽對待她的方式來對待自己,比如排斥和拒絕自己脆弱的、需要愛的一面。所以現在雖然她母親已經不與她生活在一起了,但她卻把她的態度“留”了下來!所以,很多以為已經成為“過去”的往事,卻可能恰恰是影響著我們現在心情的重要原因。因此,想要改善現在,不妨從過去入手,諸如與媽媽有一次徹底的交流或給媽媽寫一封信,一起來揭開童年的傷疤。
自信心是最好的良藥:最好的方法是給童年的自己寫一封信,告訴她已經能夠理解她、接納她、愛她……與童年的自己一起分享成長中的點點滴滴,會發現,童年的自己其實不全是被“歧視”,還有許多的歡樂是自己忽視了的,因為自己才是自己最忠實的心靈伙伴,所以一定要相信自己是最棒的,自信心是最好的良藥。
豐胸 保濕 美白 防曬 抗皺 控油 除痘 祛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