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專題推薦: 前列腺炎 陽痿 早泄 精子精液 陰囊濕疹 慢性前列腺炎 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肥大 前列腺囊腫 附睪炎 隱睪癥 勃起障礙 尿頻尿急尿痛 腹有詩書 名言語錄 |
運動可細分為競技運動、醫療運動和體育鍛煉。除了前兩者外,體育鍛煉則是適合大眾的,其運動量、項目和時機因人、因體質而異。
堅持適宜、適度、適量運動
大眾參與運動的目的是強身健體,防病保健。游泳仍是當季最值得推薦的運動。胡永善教授建議,目前氣溫較高,不適宜開展劇烈的鍛煉項目,可以在清晨和晚上,氣溫降低時在小區內進行快步走或慢跑,尤其適宜老年人采用。此外,老年人不宜跳繩,易對膝、踝關節造成傷害。而深夜起身鍛煉不利于失眠者和老年人入睡。
懷著愉悅情緒投入運動,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運動項目加以鍛煉,是適度鍛煉的前提。胡永善教授提醒,鍛煉身體不要過度劇烈,以免運動傷身。
不同體質對運動量的要求不同。運動量主要取決于4個要素:運動強度,即單位時間里的運動量;運動時間,最好以一小時以內為度;運動頻度,即每周運動次數;運動種類,如籃球本身的運動量相對較大,散步則相對較小。對運動量的把握最好向專業人士咨詢,從一開始就進入科學鍛煉的良性循環。
科學有效的做法是每周鍛煉3至5次。選擇適宜的項目,茶余飯后就地、就近進行適度的鍛煉,就能使鍛煉效果像鏈條一樣連接起來。這樣,鍛煉才能真正獲得提高體能、增進健康的效果。
偶爾運動無異于“暴飲暴食”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對于那些不能長期堅持運動的人們來說,偶爾運動一下,將會加重生命器官的磨損、組織功能的喪失而致壽命縮短。
30歲后,人的各項生理機能以每年0.75%至1%的速率下降,而偶爾運動的人和坐著工作的人,生理機能退化的速率是經常鍛煉者的2倍。運動和不運動者,同是35歲,其衰老程度可相差8年;到45歲彼此可相差20年,以后每過10年,差距遞增2年。
經常進行適度的而不是偶爾的健身鍛煉可以延長壽命,且對心理健康也有積極的作用。最佳健身效果是運動后留在健身者機體上的良性刺激和良性循環。若健身時間間隔過長,健身效果消失后才投入鍛煉,每一次鍛煉都等于從頭開始。
健康鏈接
運動損傷應急四部曲
對于經常參加健身運動的人們來說,各種各樣的運動意外傷害都有可能發生。常見有跌傷、拉傷和撞傷等。
一旦損傷發生時,以下四項步驟可緩解受傷程度:
1.立即停止運動,就地休息。
2.冷凍療法。
利用比人體溫度低的冷水、冰塊等刺激遭到挫傷、關節韌帶扭傷、早期肌肉拉傷等急性閉合性軟組織損傷處,有止血、退熱、鎮痛、麻醉和消腫的作用。受傷后24至48小時以內,采用這一方法比較有效,但超出這一時間,應采取熱敷療法。
3.加壓包扎,阻止內出血。有保護傷口、減少感染機會、壓迫止血、固定骨折和減少傷痛的作用。
4.抬高肢體并超過心臟平面,以減輕水腫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