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性恥感 因自己的性心理或性行為被人知道而產生恥感。恥感源于害怕被周圍人所厭惡和被孤立。恥感的發展是人的社會化的一部分,它使人從眾從俗。恥感的出現較罪感為早。當大人對嬰幼……
因自己的性心理或性行為被人知道而產生恥感。恥感源于害怕被周圍人所厭惡和被孤立。恥感的發展是人的社會化的一部分,它使人從眾從俗。恥感的出現較罪感為早。當大人對嬰幼兒的光屁股形象說:“羞!羞!羞!”時,兒童便開始萌發恥感。少男少女的性羞怯是性恥感的輕微形式,是幾乎每個人從童年過渡到成熟都要經歷的階段。而性罪感卻遠不如性恥感這么普遍。性羞怯的克服意味著性
心理的成熟,其表現為成人在與異性交往中無拘無束、大大方方、合乎禮貌的行為方式。性恥感往往在社會交往中為當事人所明確感受到和認識到。
此外,對性的羞恥感與性的道德價值觀念密切相關。如中國封建時代人們遵循“男女授受不親”、“三從四德”的教條,對男女間私贈定情信物或卓文君(寡婦)夜奔司馬相如的行為認為可恥。封建時代禁欲主義的性壓抑教條要求人們“清心寡欲”,屏棄一切關于性的意念、情感與欲望,一旦想到“性”就是可恥的罪過,只有為生育目的正式結婚后的性行為才是正當的。人們在這種思想偏見的長期禁錮下,普遍對性存在著羞恥感,至今,仍然影響深遠。例如,一些
性功能障礙或
性病患者往往羞于就醫與隱瞞病情。不少被壞人強奸的婦女由于性恥感不肯及時報案,寧愿自吞苦水、對人隱瞞,結果不僅自己痛苦,也使罪犯逍遙法外。有些誘騙拐賣婦女的罪犯,在強迫她們賣淫之前,往往先對其奸淫,以摧毀她們的性恥感,從而任憑他們的擺布。對性恥感應“一分為二”:對不正當性行為的羞恥感是正當的,它有助于婦女建立自愛、自重
心理以抵制外界的不良誘惑或性侵犯,從而保護自己的貞節;然而對封建糟粕成分的性恥感,由于它上述的諸種消極作用,則應予以屏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