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孕前檢查 生男生女 |
![]() |
孕期保健 | 懷孕中期 懷孕晚期 | 分 娩 期 |
![]() |
產后恢復 營養飲食 |
![]() |
護理保健 母乳喂養 |
![]() |
1-3月寶寶 | 4-6月大寶寶 7-9月寶寶 | 10-12月寶寶 |
![]() |
1-2歲寶寶 2-3歲寶寶 |
![]() |
學齡前 少 兒 |
公共衛生專家昨天指出,隨著溫度的升高,災區應加大對水源、災民糞便等的處理力度,預防腸道傳染病已成當務之急。
廣東省疾控中心公共衛生研究所所長戴昌芳指出,幸存者住在露天的帳篷里面,必須注意蚊蟲叮咬以及傳播乙腦等疾病,夜晚應掛蚊帳。
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感染科張立伐主任表示:相較呼吸疾病等,腸道疾病的預防更應放在前列。
戴昌芳說,預防腸道傳染病要從食物與水兩方面入手。“飲水要特別注意。”他說,即使水質沒有受到污染,也要煮開后再飲用。“最好加入各種消毒劑例如漂白粉,放置30分鐘后再飲用。”他說,漂白粉一升水中要有遺氯0.7毫克,才能有效消毒。
“首當其沖應警惕致病性大腸桿菌引起的感染性腹瀉。”張立伐說,“這種病菌很可能引起大批人群的腹瀉、拉肚子、腸炎,變種大腸桿菌引起的病情更為嚴重,如痢疾、拉血、重度感染性腹瀉等。”
手足口病群發風險不大
他指出,感染性腸道腹瀉沒有疫苗可注射,所以對此病的預防應從其他方面入手。首先是正確處理排泄物,尤其是大便。“教導災區兒童千萬不要隨地大小便,當地應建立臨時廁所,然后集中進行無害化處理,如果條件不夠可以大致進行簡單消毒,如在糞便中導入漂白粉(最廉價、容易得到的消毒劑),攪拌在排泄物里。” 張立伐告訴記者,除了常見的大腸桿菌會引發腹瀉等病癥,還要提防細菌性痢疾和霍亂。
不少市民十分關心災區有否可能爆發手足口病,對此,張立伐指出:相較其他傳染性疾病,手足口病反而發生風險不算大。“它在小部分兒童中可能有所‘抬頭’,但是估計不會形成規模,因為手足口病多發于幼齡兒童,成人、學齡后孩子發病可能性很小,而幼齡兒童在災后往往不太可能扎堆,所以只要保證學齡前孩子沒有成群安置在一起,群體發病風險不大,不排除零散發生。”張立伐主任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