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專題推薦: 感冒 肺結核 前列腺炎 頸椎病 便秘 痔瘡 乙肝 脂肪肝 高血壓 冠心病 中風 糖尿病 痛風 老年癡呆 癲癇 陰道炎 乳腺增生 無痛人流 牛皮癬 白癜風 淋病 腫瘤 |
導讀:作為食管癌發病大國,在學術年會上,專家就我國食管癌的現狀和趨勢做出了判斷和分析,對食管癌外科治療進行具體分析探討。
胸心血管外科學會教授表示,從總體看,我國食管癌外科早診早治取得顯著進步,高發區食管癌發病率已經趨于穩定,并開始下降。近年來,早期黏膜內癌和癌前病變經纖維食管鏡黏膜切除術已在多家醫院開展,并有大組病例報告,取得了較好的近期療效。
食管癌外科切除率高不是唯一目標
大樣本的外科治療隨訪資料證實,食管癌手術切除率已經提高到80%~90%,特別是早期食管癌病例的手術切除率可達100%,術后5年生存率為90%以上。專家教授也引用自己科室40年來食管癌外科治療數據表示,其手術切除率從78.2%提高到95.8%,但由于收治者多為中晚期食管癌患者,術后5年生存率始終徘徊在30%左右。他指出,隨著外科、麻醉、圍手術期處理以及重癥監護條件的改善和技術提高,食管癌外科治療的總趨勢是呈現對高齡、高位、偏晚期病例的傾斜,手術適應癥向有內科合并癥以及放療后復發的病例擴大。然而,5年生存率長期停滯不前的事實表明,單獨外科已經很難改變這一現狀,未來必須走多學科綜合治療之路。
“瘸腿”的檢驗混淆了分期
就食管癌的術前分期而言,臨床上約有60%的病例其臨床分期和病理分期不相符合,甚至相距甚遠,這也是5年生存率徘徊不前的原因之一,要知道正確的術前分期對于治療方案選擇、預后估計、療效評價和對比觀察等都至關重要。目前,常用的食管癌術前分期主要手段有CT、內鏡超聲(EUS)、正電子射線掃描(PET)、胸腔鏡、腹腔鏡以及食管鋇餐、核磁共振等,如聯合應用可以取長補短。專家教授認為,目前我國對食管癌的術前分期大多限于食管鋇餐、胸部X片、CT等,而EUS由于購置價格的昂貴以及要求豐富鏡檢經驗等因素,并未得到廣泛應用,但事實上EUS是預測食管癌外科根治性切除最基本的診斷工具,而EUS+CT又是最佳組合。
食管癌外科治療的強項不在“中晚期”
專家教授表示,大部分患者就診時已屬局部晚期(T3~T4或N1)的病程階段,而外科切除僅是對Tis或T1~T2N0患者的標準治療,而要提高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療效,綜合治療是必由之路。近年來由于外科技術的提高,放療方法的日趨進步,抗癌新藥的不斷問世,中晚期食管癌綜合治療迅速發展。綜合目前情況來看,術前放化療加手術優于術前化療或術前放療加手術的模式,尤其是對中晚期病例和臨床估計不能切除的患者。
另外,近來國內食管癌綜合治療的報道林林總總,大體上較既往報道結果為好,但缺乏多中心協作試驗報告。今后的綜合治療應嚴格有計劃地隨機分組,組成聯合小組來定期會診討論,有條件的組成多單位協作,爭取在較短時間內積累大量的病例,以得出可靠的療效結論。當前迫切需要進行盡可能準確的術前分期,不斷探索最佳綜合治療方案,進行規范化個體化的最佳組合,并付諸于多中心協作的臨床隨機試驗,以達到客觀對比和提高療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