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老人雜食壽而康 老人該吃什么不該吃什么,各類媒體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只要我們認真想一想,便發覺他們的論點似有兩點不妥。首先,他們往往前言不搭后語,去年吃某種食物如何如何不好,到……
老人該吃什么不該吃什么,各類媒體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只要我們認真想一想,便發覺他們的論點似有兩點不妥。首先,他們往往前言不搭后語,去年吃某種食物如何如何不好,到了今年卻又宣傳這種食物對人益處多多。其次,他們忽略了一個基本事實,即人類已進化成雜食動物,能消化各種各樣的食物,且能自行保留所需,而揚棄多余。不是么?許許多多的壽星,雖然他們的飲食習慣各不相同,但并不影響他們養生的成功。比如,上海有位壽至111歲的沙云端老人喜食冰糖,湖南有位年高108歲的范香秀老太太則愛喝擂茶,湖北黃石有位活了105歲的劉則老人一生以紅苕為主食,新疆有位享年137歲的吐地沙拉依老人一年四季喝酸奶,從不吃油煎、油炒的食品,而大連市103歲的胡金石老人卻有三大嗜好:吃肥肉、吃糖和抽煙。這一切說明,生活中不應當有那么多的禁忌,如果為吃一點生菜葉子而緊張兮兮,或者為多吃一小勺蔗糖也要躊躇再三,那么,你的生活質量便難以恭維了。有位著名的保健專家最近在談及老人飲食時說:什么都吃,適可而止。這八個字,道出了雜食益壽的養生真諦。因為世界上還沒有一種食品能滿足人體的所有需要,所以飲食的種類越多、品種越雜越好。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彼此的身體狀況不同,稟質天賦各異,他們的膳食結構怎能要求一致呢?關于這一點,著名保健專家洪昭光教授打過一個十分精當的比喻:小白兔本應該吃蘿卜,若讓他們吃雞蛋黃拌豬油,只需四個星期,每只小兔子都得冠心病。如果讓北京鴨天天吃雞蛋黃拌豬油,結果很奇怪,膽固醇不高,動脈也不硬化,更不得冠心病。道理很簡單,兔子是兔子,鴨子是鴨子,遺傳不同嘛!人也一樣,為什么張三一吃肥肉就膽固醇高,就動脈硬化,就得冠心病,而李四天天吃肥肉卻什么事也沒有,因為張三是兔子型的,李四是鴨子型的。洪教授的這個比喻警示世人,養生一定要根據實際情況,摸索出適合自己的飲食習慣,萬不可今天學張三,明天學李四,學來學去,連自己原來那點行之有效的養生之道也丟了,何苦來哉!
須知,養生長壽是一個浩繁的系統工程,不能以偏概全地迷信某一種觀點,譬如素食養生、節食養生云云,人家姑妄言之,我們姑妄聽之,沒必要奉為金科玉律。